返回第二百二十七章 何以长生(第1/4页)  西游科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除了舍利,更多人熟悉的就是金身,或者说叫肉身不腐。     1995年农历十月廿四清早,福见省大田县阳春村村民发现村内“普照堂”供奉的“章公祖师”佛像被盗,村民多番苦寻,20年杳无音讯,直到最近欧洲一家博物馆的展出提供了新的线索。     日前匈牙力一家博物馆展出一尊千年佛像,佛像内藏有一名高僧的遗骸。经福见省文物部门初步鉴定,匈牙力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的这一“肉身坐佛”就是福见省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20年前被盗的章公祖师像。     福见省文物鉴定中心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文物部门主要从三个方面核对佛像的身份:一是村民在1989年拍摄的佛像照片,与匈牙力展出的佛像照片极为相似;二是遗存实物对比,在村民拍摄的照片中,坐像前条幅上有“显化六全章公”字样。     而在阳春村,照片中的条幅仍然存在,其上“显化六全章公祖师”依然清晰可辨,与匈牙力展出佛像坐垫上的“章公六全祖师”相一致;三是史料记载,据阳春村族谱记载,章公禅师于宋代坐化成佛,与荷兰科学家研究发现的这尊佛像生成于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的结果相符。     祖师信仰是福建闽南地区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北宋,元明清时期继续发展。     据阳春村多位村民介绍,章公祖师俗名章七三,法号普照,北宋年间圆寂后,被镀金塑成佛像,因真身的四肢和身首俱全,因而称为“六全祖师”。     肉身佛是活佛圆寂之后经处理之后的遗体。高僧的遗体开放给各界祭悼,祭悼完毕,则进行防腐处理,将骨灰或遗体直接存放于坐缸之中。三年后再行开缸,如果缸内的活佛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就会再被塑成金身,成为‘肉身佛’。     唐代以后,佛教在福建开始兴盛,福建多地均发现肉身佛。被誉为“泉南佛国”的泉州,更是多处发现有肉身佛。     与古代埃及躺着的木乃伊不同的是,泉州呈现坐姿的神秘肉身佛,有着源自民间的崇拜。     泉州的肉身佛,大多都是因为一个平凡人,生前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或施药济世,或修桥筑路等,死后,人们舍不得将其肉身火化,就将其肉身用泥塑之,形成一具独特的真身佛。     唐朝的高僧释无忌,圆寂之后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肉身,作为我国的高僧一直供奉,而由于近代的一系列入侵的战争,释无忌的肉身被扶桑抢去,且当做自己国家的国宝侍奉。华夏多次与其交流都无果,至今,该高僧的肉身还在扶桑国内被一直供奉。     1911年下半年,扶桑牙医山崎父子从漳州活佛宫运走一尊肉身佛,取道厦门运回扶桑。当时对外宣称其为供在衡山南台寺的禅宗七祖无际大师希迁。     滕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往来于中日之间,主要负责“肉身和尚”的祖地c身份鉴定工作。     根据她提供的资料,1911年,扶桑牙医山崎彪在华夏行医期间,由于担心辛亥革命将肉身和尚毁于一旦,因此从漳州活佛宫将肉身和尚运回扶桑“保护”。此文是山崎彪为扶桑成立“石头和尚无际大师仰赞会”而写,题为《无际大师之由来》。     华夏有无数的文物字画珠宝等等静静坐立在海外的那些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的手里。某种程度上,部分文物确实是避免了战火的销毁。但问题是,他们本来就是带来战火的罪魁祸首。     不过,似乎在佛家的传承里面,肉身不腐是次一等的存在。像常说的金身罗汉,菩萨这一级别已经很少和这个联系在一起了。     佛家追求的是抛弃身体灵魂到达彼岸。这也就是最后一种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现象,虹化。     虹化是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据说,修炼大圆满到很高境界的高僧在圆寂时,其肉身会化作一道彩虹而去,进入佛教所说的空行净土的无量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