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我是李元芳(第2/3页)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堂正正。
    智商不低粗中带细不好糊弄。
    最差的是家世边陲之地当兵起家。
    平心而论这个属性很不错。
    李彦松口气至少有了几分自保的力量。
    但他很快发现年纪不对年代也不对。
    他今年才十四岁神情俊爽便若成人年代不是武周时期而是高宗咸亨二年。
    也就是公元671年。
    这一年大唐皇帝是李治武媚还在乖乖当皇后。
    这一年狄仁杰正在太原当法曹已经干了十几年。
    这位未来的名相要在基层干满十八年才能调入长安担任大理寺丞厚积薄发岁断滞狱一万七。
    如此一来自然谈不上原剧情的展开。
    说实话李彦也记不得电视剧具体是啥剧情了。
    只记得李元芳疯狂装逼狄胖胖不断钓鱼反派实惨……
    现在狄仁杰还是地方的小派出所长他也没有参军入伍前路茫茫。
    没了狄阁老的大胖腿抱那只有自己找机会。
    进入学馆学习就是一步尝试。
    漫无边际的想了片刻李彦又灌满了一酒壶酪浆悠哉悠哉的回到座位上。
    他来得最早一刻钟后一个个学子进了学堂分别找位置坐下凑在一块三三两两的交谈也没人理他。
    直到旁边来了人。
    此人曲裾深衣正装肃然标准的汉人打扮但鼻子又高又尖瞳孔略带浅蓝显然有胡人血统只是身材瘦削垂着头神情有些自闭。
    “元芳早啊!”
    他跪坐下来拿出的文房四宝都是上品一边研墨清香散出提神醒脑一边问好眼睛扫过李彦学案上惨不忍睹的学具则安慰道:“元芳真是风物简朴。”
    李彦笑道:“早三郎说话好听真是高情商。”
    这位同窗叫康达比李彦还小两岁家中排行第三性格文静在班上与他关系最好。
    康达习惯了李彦用词的古怪但还是一本正经的强调:“我绝非夸谈元芳为人勤勉笃静好学来日会有一番成就的。”
    “哈承你吉言!”
    李彦叹了口气:“不过我们凉州士子不比六学二馆想要高中很是艰难啊!”
    “我们州县学子通过州试获得文解才能随贡入都而六学二馆的学子于本学内考试就能参加省试……”
    康达闻言深有同感:“如此倒也罢了更可虑的是朝中偏厚咸亨元年五十四位进士天下各州英才仅得三席!”
    咸亨元年是去年这一科录取了五十四个进士这数目跟后世动辄数百没法比但已经破了纪录。
    隋朝的科举完全是摆设三年出一个进士到了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平均每科进士人数在十人左右最少的一科就录了三个。
    李治继位后数目略有上升去年那科正是大唐开国来最多的。
    结果州县学子只有三位得用其他全是出自六学二馆。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怎么加入长安的六学二馆呢?
    答:有个好爸爸。
    李彦耸耸肩。
    这就是现实。
    关键是就算成为进士也只是获得了选人出身可能由于家世不好还是被卡在吏部的铨选上穷困潦倒。
    想想宋朝考上进士马上就有榜下捉婿的待遇比较起来真的差远了。
    “这就是平民百姓在唐初学文的窘迫啊!”
    “寒门士子出头?呵呵寒门也是门!落魄的高门士族和老百姓有关系吗?”
    “博士到!”
    正巧这时老师来了。
    在唐宋把对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为“博士”如律学博士算学博士府学、州学、县学博士等等。
    走进来的这位老师就是县学博士教授官。
    博士规行矩步儒者气象开始授课:“今日读《通玄经》。”
    《通玄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