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六章、首常先生来访(第2/5页)  觉醒,我的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台阶。
    仲浦先生正在桌上把自己的见闻写下来,看到书桌前的汤皖默默无语,执笔的手坚若磐石,便放下工作,轻轻来至身后。
    看到汤皖写下的赫然是那一句歌词后,不禁暗生感慨,既为汤皖的进步感到高兴,又联想到自己的老家。
    仲浦先生和汤皖俩人是老乡,都是徽州人,一个老家在鸠兹,一个在宜城。
    而最出名的桐城派文学便是源于宜城,仲浦先生自小便生长于文学之乡,17岁中秀才,后五次东渡,为国求计。
    “皖之,你的这首歌,许多人会唱,我在沪市就听码头工人唱过,他们最常唱的便是这一句,但是你可知道我最喜哪一句”仲浦先生问道。
    “是哪一句”汤皖转过身来,问道。
    “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仲浦先生没有说,竟是直接用宜城戏腔唱了出来,虽没有铿锵有力,但却有无限的坚强与决心。
    “仲浦兄,多才多艺,黄梅戏也唱上了”汤皖自是明白仲浦先生的心迹,因此对这两句歌词青睐有加,可以理解。但是唯独对这宜城戏腔起了兴趣。
    仲浦先生拿起了桌上的另一只笔,蘸着墨水,写下了一行戏文:“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
    这是黄梅戏天仙配的选段,最早是民间小调,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宜城一带,后来渐渐成了固定曲目,颇受欢迎。
    仲浦先生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家乡左右邻居,街坊四邻唱起过,因此印象深刻,此时也依着儿时的记忆,唱了起来。
    “啪啪啪”汤皖在仲浦先生唱完这句后,送上了掌声。
    “诶可惜,我就会这一句,出来这么些年,走南闯北,也没回过家,不过我老家的人唱的可好了。”仲浦先生有些遗憾的说道。
    “想你程仲浦如今的大名,天下谁人不知,何不抽个时间回老家一趟,也算是光你程氏门楣,衣锦还乡。”汤皖说道。
    “是啊,空了是要回去一趟,也不知道老家变化大不大,路还认不认得”仲浦先生说的这条路,自然是通向坟堆的路。
    袁老大走了之后,自然就失去了对仲浦先生的约束,回去一趟,也是人之常情,旧坟堆上拘一把黄土,也可了心中遗憾。
    仲浦先生对此事可是一直自责,连带着遐延c遐乔也是对仲浦先生怨气横生,可是这个世道便是要仲浦先生如此行事,总是要有人牺牲的。
    “那你呢皖之兄大名,怕是响彻寰宇,什么时候,荣归故里”仲浦先生适时抬举的说道。
    “我倒是认得路,不过家却是不在了”汤皖有些心酸的说起。
    那个地方,长江边上,只有一片茫茫的芦苇荡,没有一丝袅袅炊烟。
    随后又补充道:“我生在南洋,老家早就没了人,找不到了”
    汤皖曾经依着记忆,去寻过,不过入眼的是茫茫芦苇荡,吹了一夜的江风,只得了个“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感慨,其他全是徒惹烦劳,反倒不如保留心底的一丝期愿
    “那倒是遗憾了”仲浦先生道。
    仲浦先生来首都办完了两件事,便急急忙忙的要回去沪市去。
    次日,清晨,汤皖送到了火车站,这时候的车站人少。
    俩人在车站里说了几句后,仲浦先生便入了候车室,汤皖抬头看着车站的时钟,大概离火车开动还有十几分钟。
    寻思着,仲浦先生这一路还得坐上两天的火车,便想着买点东西路上垫垫肚子,在车站的商店里,醒目的位置摆放着“汤达人”方便面。
    汤皖会心一笑,花了几角钱,买了一大包各类口味的方便面,给仲浦先生送了过去。
    “怕你路上饿,买了这些,开水一冲,就能吃,方便的很。”汤皖把方便面放到边上空闲的椅子上,嘱咐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