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人首蛇身,神灵之相(第1/2页)  我的家人有点毛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的文,已经提到了蛇尾,有个憨批发了一张山海经的女娲图,这张图是在挑衅我的审美,挑战我的下限。
    所以我就特意开一章,说一说人首蛇身,仅限我本人的见解啊。
    首先,一提到人首蛇身,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谁?
    女娲,伏羲,烛龙,不外乎这几个,山海时代一等一的大佬。
    当然,烛龙的位格是不足以跟伏羲女娲并列,因为伏羲跟女娲都有帝号,而烛龙没有,这是本质的差距,关于“帝”,后面我会再写一章,必须吐槽一下有些古文翻译,动不动就把“帝”翻译成天帝。
    烛龙,山海经中的记载是: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人首蛇身,身长千里,赤色,这番描述,把烛龙想象成一个长着人脑袋的大蛇,本人是没什么意见的,反正烛龙的神通就是那双眼睛——没有一篇古籍说烛龙是独目,我不明白有些作品为什么要把烛龙画成独眼龙,就因为人家眼睛牛批,就把人家眼睛弄得就剩一只?
    烛龙的形象,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但是把这种没有美感的形象,放在我华夏的人文始祖伏羲与女娲的身上,我是坚决反对的。
    其实不止我反对,我们的祖先也不认为伏羲女娲就是顶着人脑袋的蛇。
    多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上面的女娲伏羲像都是人身蛇尾,只有下半身是蛇尾。
    还有入选国家宝藏第二季的伏羲女娲图,上面伏羲女娲的形象也是人身蛇尾。
    除去这些古代画像,还有妇孺皆知的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如果就只有蛇尾巴,女娲怎么完成这些?
    而伏羲的成就,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咱不说别的啊,就说结绳为网,但条蛇尾巴怎么完成?所以,综上所述,我们的人文始祖,女娲伏羲,就是人身蛇尾。
    (女娲有一日七十变的记载,在逻辑上可以解释大神怎么凭借蛇身完成神话中描述的事情,但请无视,祂们的本相就是人身蛇尾,就是这样,没错。)
    伏羲女娲的形象解释完成了,就说说神话传说中其他拥有人首蛇身的存在。
    山海经我目前只看了一部分,所以
    《海外西经》:轩辕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大荒西经》:有轩辕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这个轩辕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吧,轩辕,那可是耳熟能详了,不过这个轩辕国,跟轩辕黄帝应该没什么联系。
    而除了轩辕国之外,还有一个人首蛇身,就非常出名了。
    华胥氏,生伏羲与女娲,“履巨人之迹,意有所动,虹且绕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
    而华胥氏,来自华胥国,相关的记载也有很多,而最出名的应该是《列子·黄帝》
    (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之斯(离)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惜。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摘无痛痒。乘空入履实,寝虚若处林。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华胥国描述的是古人的理想国。但我是编故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