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二章 竹刻笔筒(第1/2页)  我收藏家的身份被村花曝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市里的领导就问,这样做,挺亏的吧?
    “谈不上亏,毕竟有些拍卖,价格高出估价。这么一来一回,算是差不多抹平。另外,我们也不指望这次的拍卖挣钱。拍卖秀的拍卖金,是打算捐出去的。”方醒微微摇头道。
    周围听到的人都暗暗咋舌,财气粗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
    拍卖秀的几百件竞拍品,即便均价只有一万,那么这次拍卖所得,就是好几百万,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捐了出去。
    或许,这就是网们c游客们喜欢方醒的原因之一吧!
    前方,拍卖还在继续。
    接着出场的,是一个竹笔筒。
    众所周知,笔筒是文房宝物之一。
    笔筒是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据文献记载,它的材质有镏金c翡翠c紫檀和乌木,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
    关于笔筒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不过,真正风靡天下的时期,是在明朝。
    “各位,你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只来自清代的楠竹雕琢的笔筒,雕琢它的人,算是当时小有名气的竹雕师傅”拍卖师很有职业质素,尽管这次拍卖的,都是一些不怎么入流的古玩,但他还是没有敷衍了事。
    市场上一般木笔筒的成交价约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一些清代的竹c漆笔筒的价格约在4000元至1万元不等。当然,也有老笔筒成交价过百万元的,甚至过千万的。
    比如前两年,法国一家小拍博桑一勒费福尔拍卖行上拍一件康熙时期的竹笔筒,拍前估价5~6万欧元,但在现场引发了异常激烈地争夺,最终以126万欧元的高价落槌,加上25的佣金,其成交价约合1163万元人民币。
    这是目前,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最贵的一件竹笔筒,也刷新了竹刻作品的拍卖纪录。
    说白了,这些竹木雕琢的笔筒,价格很受雕工的影响。
    明代以前传世的竹刻器物甚少,一则是缺少知名的刻工,二则有些器物上没有刻工姓名,加之竹制品身不易保存,难以见到出土之物,故具体年代极难定夺。
    明代中叶之后,竹刻名家辈出,竹刻器物由实用型开始向实用和欣赏二者兼备的类型转变,竹笔筒也在此时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收藏者的心爱之物。
    清代竹刻艺术高度发展,竹刻名家层出不穷,而竹笔筒更是文房中不可或缺之物,这也是清代竹笔筒传世品甚多的基原因。
    清代竹刻笔筒继承了明代的优良传统,如清初的吴之璠在继承嘉定三朱的同时,而以浅浮雕突出主题,特别是留空为背景之法深得北魏浮雕之神韵。
    “200”
    “300”
    “500”
    周围的游客,已经迫不及待其开始竞价起来,现场气氛非常浓厚c热烈。
    毕竟已经见过不少人捡了漏,有人就是想碰个运气。
    当然,更多人则是为了凑热闹,显示自己也参加过拍卖会,以后吹牛也有了资。
    不到两分钟,价格就喊到了九千多。
    这时候,凑热闹的人不敢吱声了。毕竟自己喊了,后面如果没有人跟上,就得自己掏钱买。差不多一万元,对不少游客来说,还是会有点心疼的。
    “10000”
    “10500”
    竞价越来越谨慎,最后,那只清代的竹笔筒,以11200的价格成交,拍主是一位老人家。
    其实,这位老人家可不是一无所知的菜鸟,他在古玩界打滚也有些年头,算是业余爱好者吧!
    如果那是一只明代的竹刻笔筒,一两万的价格,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拍下来。
    因为明代器物传世品甚少,价格之昂贵是可想而知的,即便是一般工匠的作品,动辄也在万元之上,而清代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