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二章 举国之力(第2/2页)  大明征服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碍。
    这如何能忍!
    朱厚炜想到了后世的美国,无可争议的是美国境内洪涝灾害确实很少,后世专家们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与美国本身的地理环境有关,比如森林植被的覆盖率等等,这些先天优势没有遭受后天太大的破坏。
    但是人为因素不是没有,比如水利工程,境内的主要河流都开凿了运河相连等等。
    当然有很多东西是无法复制的,但不是不能效仿。
    比如朱厚炜知道美国境内有很多蓄水量很大很大的水库,而这些水库c湖泊在发大水的时候能够很好的起到蓄水的作用。
    反观华夏呢?华夏有四大湖,也就是太湖c洪泽湖c洞庭湖还有鄱阳湖。
    九江为什么洪灾频
    繁?固然是因为河流密布,但与鄱阳湖也有很大的关系。
    简单点来说就是江西境内的水全都通过五大水系向鄱阳湖汇集,然后通过鄱阳湖向北泄洪至长江,当五大水系短时洪峰超过鄱阳湖的泄洪速度时,洪水就会在沿湖周边蔓延,形成洪灾。
    四大湖面积何等之大,然而蓄水量却严重不足,因此也无法有效承担起防洪泄洪之重责。
    “杨爱卿这是打算考校朕呐。”
    “老臣不敢,只是心有疑惑罢了。”
    朱厚炜呵呵笑了笑道:“那朕就说上几句,在朕看来,简单点来说的话,治理水患在于四点,固堤c清淤c泄洪和蓄水!
    前面也说了历代都在固堤还有清淤,然而固堤该怎么固?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是事倍功半之举,固堤的真谛在于防患于未然,清理淤泥,拓宽河道,重筑堤坝才是正道!”
    “拓宽河道,重筑堤坝!”众臣惊呼。
    “陛下,此举只怕劳民伤财,而且以大明当前之国力只怕力有未逮。”
    “朕知道,此案难度确实太大,所以可为百年大计!”朱厚炜叹道:“至于劳民还谈不上,毕竟不是征徭役,而是募工,老百姓做工给银子还能养家糊口,谈什么劳民,只怕百姓还求之不得呢。”
    “陛下说的是”众臣郁闷,皇帝说的好特么有道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