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四章 使臣(第2/2页)  大明征服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朱厚炜觉得应该算,不干掉太子李建成,李世民这辈子都跟皇位绝缘,不逼李渊禅让,李渊或许还能培养一个儿子出来,就是不给李世民机会。
    历史存在偶然性也存在比然性,不狠一点,什么变故都不是没有机会出现,就从这两点来算,李世民不算谁算。
    李世民很显然也知道自己身上的政治污点,于是他开创了贞观之治,平定了突厥之患,成为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与这份光环比起来,玄武门之变算个啥?
    最让人诟病的则是赵匡胤,毕竟是从孤儿寡母的手里夺的江山,吃相实在太难看,赵匡胤也知道自己吃相难看,估计自己逃不过文官笔杆子的羞辱,所以他立下太祖誓碑,告诫后世君王,不论什么时候什
    么原因,都不得杀文人,有违祖训之君王,必遭报应,于是赵构遭了报应
    宋太祖对文人太好了,又结束了绵延百年的诸国乱战,让天下百姓重新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又如此善待读书人,读书人就算不能抹杀他篡位的污点,可美化他一下问题还不算太大。
    至于朱棣,虽然是被逼的,可篡夺侄子皇位总是不争的事实,于是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大明国的建立,和那些小国建立朝贡体系,编纂惶惶巨著《永乐大典》,五征漠北,终于掩盖掉了身上不光彩的历史,成了后世的永乐大帝!
    自永乐之后,朝贡体系彻底确立,并且成为常例,外邦小国也乐此不疲,因为有好处啊。
    朝贡的财物算什么,大明国力强盛,随便一赐就是十倍,换做是你干不干?
    不干?你问问旁边倭岛上那群不要脸的是咋干的,人家派遣遣唐使学习汉文化,派遣宋使带大批女子跟大宋借种,一年恨不得派十次遣明使,来从大明的身上揩油
    不要怀疑,矮子国不管前生还是今世都是那么的恬不知耻。
    朱厚炜登基之后,朝鲜c安南c占城c倭国等等小国都来朝贡过,不过那个时候朱厚炜事情多到数不清,哪里有心情给小国揩油给自己添堵,于是便让鸿泸寺和礼部按照常例的一半给随便打发了
    至于倭国,朱厚炜交代的就一个字。
    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