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5章 愣头青(第2/2页)  大明征服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杨修撰可知朕为何让你来面见朕?”
    “微臣不知,恳请陛下示下。”
    倒是直接朱厚炜笑道:“朕登基也有一年了,不知道你如何看待这过去的一年。”
    杨慎讶然,他是状元不假,如今也是翰林,可还远远没到入朝议政的时候,皇帝这话难道确定没问错人?
    进士乃是读书人最顶端的一类人,而一甲则是进士中的翘楚,至于状元自然便是翘楚中的翘楚。
    精英人物自然聪明绝顶,杨慎瞬间就从皇帝的话当中捕捉到了问题的关键。
    这是皇帝要考较于他,是想给他一个证明自己才学
    的机会,抓住这样的机会,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按照大明制度,翰林官都会外放地方为官,在地方上积累足够理政经验之后,再回到京城,回到京城之后,多半都会成为言官,翰林编纂c讲官,还有就是入詹事府等等,待到资历够了,直接跳到六部高官都是寻常之事。
    翰林院清贵,所以根本不需要幸进,状元郎只要不自己非得作死,那么位列朝堂,甚至成为六部九卿都是寻常之事。
    杨慎他爹乃是大明首辅杨廷和,他难道不想子承父业成为首辅,如此一来大明一门双首辅,必然名垂千古,成为一段佳话。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其实杨慎对于他爹的所作所为也不太满意,至少在其父成为首辅之后不满意,杨慎认为身为首辅最大的责任就是限制皇权,纠正帝王得失,而不是一味的去迎合上意,去当应声虫。
    不错,在杨慎的眼里,现在他爹就成了皇帝的应声虫
    现在皇帝发问,杨慎心思电转,一瞬间想起了很多,翰林院无需问政,但不代表不关心朝政,更何况嘉靖登基这一年来发生了太多事,就算想不关注都难。
    “微臣以为,陛下这一年来治政有得有失!”
    当真是个愣头青啊,朱厚炜无奈道:“那么状元郎不妨表述一下自己的观点,朕洗耳恭听便是。”
    “微臣不敢。”杨慎连忙应声,肚子里面还在腹诽,皇帝用洗耳恭听这四个字貌似不太合适吧
    “陛下这一年来所作之事,主要有藩镇c盐政c税政c矿政c学政五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