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37【棉稻轮作】(第1/3页)  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跨过黄河至洛阳这是北方重要的贸易枢纽。
    从河套、青海、西域运来的货物大都要经过潼关直抵洛阳然后再贩运到更南边。
    洛阳人口迅速增多商业极为发达出现在李自成面前的是一座无比富庶的巨城。虽然肯定比不上崇祯初年但能把崇祯末年甩出八条街恢复并超越明朝只是个时间问题。
    一路东行至开封这里更加繁荣。
    因为开封不仅有来自洛阳的商旅还有一些来自山西的商旅。在河套蹲了好几年的李自成乍来开封差点没被晃花了眼。
    “这般日子真是过得。”李自成迫不及待想去南京他听张云翼说南京比开封更富庶百倍。
    张云翼得意洋洋道:“莫要只看城里乡下才是真的兴旺。我大同新朝开国以来在河南疏浚、开挖河渠一万多条。河南的西北部还有山西、陕西不仅修渠还开凿灌井。便是再遇大旱也不会如以前那般无着。”
    井灌之法始于明代主要盛行于北方数省。
    鉴于小冰河时期的大旱清代井灌更加流行。仅在陕西一省至乾隆年间专门用于灌溉的水井就有13万口。后来左宗棠总督陕甘突逢大旱左宗棠赈灾之余鼓励凿井一口气又挖了几万口灌溉用井。
    而大同朝廷自从上次山陕大旱之后两省官员都在疯狂凿井。
    镇长、村长带头组织农民互相帮忙开凿陕西新挖灌井8万多口山西新挖灌井6万多口河南的西北部新挖1万多口。今后就算再有大旱也不会像以前那般绝望抗击天灾的能力大大提升。
    李自成来到河南乡下这里果然比陕西农村更富裕。
    他印象中淤塞的灌溉渠全都已经被疏通而且还新开凿不少。刚刚大丰收的农民喜滋滋的去官府纳税乡间不时能看到牲畜成群。他肆虐河南的时候可是把牲畜都抢光了哪里见得到这般景象?
    跟陕西一样河南的百姓操着南方各省口音很多都是近十年移民过来的。
    看着看着李自成不愿再看感觉自己折腾半辈子没啥意思。
    牛金星却买来最新版《大同集》根据书中的内容再实地比照乡间见闻突然就对《大同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辗转坐船路过徐州。
    李自成指着郊外冒起的黑烟:“那是在烧甚东西?”
    张云翼介绍说:“蒸汽工厂南方多见北方稀少。徐州产煤又挨着山东棉产地蒸汽工厂是越来越多。对了陛下有令工厂的烟囱至少得建五丈(16米多)高免得黑烟熏坏了百姓。哪家工厂敢违抗立即拆了烟囱停工。”
    “能去看看不?”李自成问道。
    “当然可以。”张云翼笑道。
    来到工厂内部参观李自成发现这里很多女工而锅炉工和搬运工皆为男子。
    搓好的棉条被机器带着运转加捻和绕线一蹴而就分分钟就变成了棉纱看得李自成、牛金星等人目瞪口呆。
    “鬼斧神工鬼斧神工!”牛金星连连惊叹。
    张云翼笑着说:“这种蒸汽机的作用多着呢。以前朝廷打制银元须用水利滚压造出来的银元还经常弯曲变形得让工人去锤平。换成蒸汽机之后不仅速度成倍提升而且是冲压造币不会再有弯曲的银元。”
    回到船上继续南下。
    李自成找到牛金星不吐不快道:“南京那赵皇帝真是神仙转世不成?这等机器也造得出来。棉纱能纺这么快天下人哪愁没有衣穿?”
    “是啊真真是神仙转世。”牛金星同样震撼不已。
    他们两个的眼界都只能看到蒸汽机的好处还无法考虑到对小农经济的破坏。
    等到二人路过扬州这座仅次于南京的城市他们已经变得有些麻木进城之后傻愣愣看着眼前的一切。
    二十多个蒙古青年距离他们不远也在望着扬州街市出神。这些都是蒙古首领的嫡长子要去南京读大学同时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