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架感言(含写作动机)》(第1/4页)  科工狂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恳请坚持看完以下内容!

    有抖号的书友,希望能推荐一下科工这本书,真的太惨淡了(以下每个小章节,都可以用做文案):

    (一)

    少年只知无厘香,错把悲剧当喜剧。

    星爷的无厘头电影,逗乐了我们欢乐无知的少年,却整哭了我们懂事后的成年。

    长大后,经历了底层小人物的辛酸,才豁然明白过来——原来星爷演的就是我们,这其实不是一个喜剧!

    诚如你所见,这个叫“里其”的家伙,一定是闲得发慌、闲得太无聊,才会去钻研宇宙命运、生命意识的由来,这种连科学家都解决不了、还解释不了的问题。

    应该不会有人像我,这么痴迷地研究这些了。

    六年前老妈的离逝,两年后老爸也走了,留下一个智商停留在三四岁的智障哥哥,需要我照料。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叔叔,从一出生就眼睛瞎了的。

    四年前我辞掉了工作,每天用来照料他俩,哪也去不了,也无法再去工作。

    正是这样的家庭遭遇,让我迫切地需要整明白这命运,这生老病死,以及生而为人却惑而为人的迷惑:意识是个什么东西,它有它的来处和去处吗?这宇宙大爆炸是怎么回事,科学家整出来的量子论,为什么会有意识的参与……所有,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究竟的答案吗?

    每一个引得观众发笑的人物,其实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

    每一个感悟至深的金句,背后都有一段痛彻心扉的经历。

    追求真、善、美,是刻进人类基因里的,没有人不渴望幸福,没有人不追求真理和真相。

    (二)

    我在《谈谈量子理论中的主观意识》里,提到这么一句话:“前沿科学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很接近宇宙真相了”云云。

    指的是量子论里的波函数。

    用辩证法来看,其实释迦牟尼,已经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真相,但他没有使用科学语言来描绘,导致难以让科学家信服。

    而科学家使用科学手段,精准地算出了宇宙的真相,却因为认知意识水平达不到释迦牟尼的层次,而始终无法认清自己弄出来的结果,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他们使用了十几种方案,来诠释波函数,仍然没能解释清楚。

    波函数发生塌缩的结果,提示这跟意识相关,但科学家始终将意识排斥在外。

    在这里,咱们做一个假设:

    假设,正是因为科学家把意识排斥在外,才导致波函数始终得不到一个完美的诠释。

    那么,我们来个反向推理实验,尝试把意识并入波函数参考系统中,如果能得到一个自洽的结果,则证明这个意识是不能被排斥掉的。

    这就是我写《科工狂人》的出发点。

    (三)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是前段时间,一篇博士论文《致谢》而走红的黄国平先生的真实写照。

    同样,“不忘初心,归来仍是少年”,是科工这本书的主人公——唐起的真实写照:

    当所有同行都跳海转战商研之后,只有他还坚守在“看似毫无前途”的科学基石上,孜孜不倦地继续搞他的研究。

    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科研理念:用物理角度去解读一切事物,包括生命!为此打开了科研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没错,科工写的就是科学家的故事,一个爱钻科研牛角尖的科学家的故事。

    书中的知识点,全部都可以在度娘里搜索到、证实到。

    而搜不到的,证实不到的,也是里其根据搜索到的、证实到的基础上,进行推算、推演、推理和总结出来的。

    这本书站在了二元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