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 木都头(第2/5页)  木子的北宋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怎么丢的?”陛下问道。老大人道:“奏报里说西夏野利火树在城里安排细作,里应外合抢了城门,然后骑兵一拥而上”。

    皇帝道:“野利火树?似乎听说过”。有人回禀道:“野利火树是西夏重臣野利旺荣的大儿子,也是野利氏的少族长,据说兵马娴熟深有谋略,是西夏年轻一辈里的佼佼者,西夏名将”。

    皇帝点点头道:“确实有胆有识,贼人英杰何其多啊!”,顿了顿又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当下如何应对?”

    众大臣却沉默了,如何应对?没法应对!庆州被偷袭了,牧民官被杀,你要如何应对?援兵?哪来的援兵?汴梁城的禁军糜烂不堪,根本不顶用,北边杨大帅带的边军能打却不敢动,毕竟西夏贼人是小毛贼,北边的契丹人才是大土匪啊。剩下的能用的军队就是西北边军,本来就在那里呢。

    朝中没有能用的大将,没有多余的钱粮,没有能用的军队,应对个毛线。

    皇帝陛下当然也知道没招,他就是问问而已,万一哪个爱卿有招呢,结果奇迹没出现。

    大臣们低头不语,毕竟太特么丢人了,被个小小的西夏再三羞辱,最难受的是还没法甩锅,范仲淹范相公去西北不到一年,前边的退了你赖不着,后边的刚去你也没法赖。

    皇帝巡视一圈刚要说点和稀泥的话,却发现张老大人歪在椅子上了。

    现在顾不上和稀泥了,喊人,传御医,先救人。一番折腾下来张老相公醒了,只流泪不说话,只能先打发人把老相公送回府去。

    剩下陛下和几个相公大眼瞪小眼,一位相公倒是说了张老相公的病因,张家三公子领着人去西北了,前几天来信说快到庆州了,算算日子现在即使不在庆州也离着不远。

    这么一说大伙都想起来了,倒不是这个张庆多让人印象深刻,也不是因为那支凑起来的杂牌多重要,能让诸位大人记住纯粹是因为两句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张老大人喝点酒给他小儿子吹牛皮,说他儿子开窍了做了两句诗,就是这两句,诗是好诗可没人相信是他作的,张庆在京城里出了名的脑子不开窍,打死他也写不出这两句来。

    张老相公架不住众人挤兑,把儿子的书信拿了出来,里面有这么一段:“儿有酒,提笔沉思苦无所得,冥冥中耳旁有人诵诗两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儿提笔写下,同桌有军卒木子,歌姬崔氏,俱言乃儿所作……众人大笑,说必是歌姬所作推功于他,也有人说是军卒偶有所得,毕竟普通军卒不可能跟一军主帅同桌吃酒。

    有人叹道:“贼人凶悍,张老相公的三公子恐怕凶多吉少,可怜张老相公……”。

    大家都知道张老相公跟小儿子的感情,张老相公费尽心思给他儿子安排了刷功劳的机会,没想到亲手把儿子送进了鬼门关,众人一阵唏嘘。

    折腾的天快黑了,反正也没结果,只能明天等等消息再说,最后陛下给张老相公赐了药材,让诸位大人回府休息了。

    回到后宫,陛下今天没心思去找美人滚床单,索性来到皇后宫里聊天解闷,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曹皇后在傻笑,官家也想换换心情就问什么事这么好笑。

    皇后就跟他说她娘家侄子给她写信,说了一些军中趣事,曹虎毕竟是大户子弟,虽然没什么文采,写信还是没问题的,这小子实诚,信写的老厚一大摞,正好给他二姑解闷了。

    皇后把信递给官家,官家本来就是想来换换心情的,就接过来看,曹虎这信就是流水账,从认识刘四和大牛,到认识木子等人,包括演武木子和高进比武,军中缺柴火木子轻巧化解,还有木子做得鱼和饼如何好吃,等等事无巨细写了一大堆,最后写了马上要到庆州了,大家约好了要吃王公子一顿狠的。

    皇后走到官家身后给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