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卫木(第2/3页)  赤阳墨帜玄武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但樗里骅作夜送给他们军药之举已经让这中年人感激涕零,对着年轻的军侯产生了极大的好感。

    一进营帐后,便见正坐在上首的樗里骅连忙起身,走到中年人近前来,拉着他的手道:“昨日樗里怠慢之处,还请大人见谅。”

    中年人脸上生出了苦笑,便松开樗里骅之手,后退两步施礼道:“自萧关一战后,卫某便已经不是什么大人了,若不是樗里军候能给口饭吃,我也不知道哪日便会被官府抓去砍了脑袋。

    大人二字,还请军候莫要再提。”

    樗里骅见他说的决绝便点点头,又转身坐回了主位。

    他向那中年人伸出手来请他入座,见中年人并不客气的坐了下来便问道:“敢问

    卫壮士和营内的弟兄们在萧关军中是何类兵士?”

    卫姓中年人答道:“我曾为骑兵,门外弟兄们中有五十多人也为骑兵,其余人中,弓箭兵居多所占七成,长戈兵不到二成。”

    樗里骅沉思片刻,对他又说道:“我这一曲军兵虽然未设骑兵,但我有四百亲兵,可交由卫壮士训练为骑兵,不知卫壮士可否答应。”

    卫姓中年人闻言眼中闪出一丝喜色,口中连忙说道:“卫木愿意,愿意。”

    樗里骅又与他攀谈几句,告诉他只是训练兵马,并无武职俸禄,但卫木丝毫不介意这些。

    对他来讲,只要能再次骑上战马便比什么都要强。

    待樗里骅让人领着卫木去找寻自己营内住处后,卫木才如同从梦中惊醒一样。

    他这才想起来,方才在中军帐内,那叫樗里骅的军侯连他叫什么也没有询问,便将他的亲兵交给了自己。

    而且从始至终除了询问原属兵种外,那军候便始终再没有提说众人前事,看来他也是有意想为自己等人隐瞒了。

    既然樗里骅军侯不问自己的前事,那便说明他对自己是足够放心的。

    卫木突然想起了曾经领着自己十余年间戎马血战却在萧关内已经身死的方铭心,想想冲向秦军大营定要将自己置之死地的雍云祈,又想起了自己和十名弟兄深夜逃离后辗转各县多次游离于生死之间的惨状,不由得长叹一声。

    再次行走在熟悉的军营中,卫木左顾右盼满面却都是喜悦,但他的眼神中却又带着些哀伤。

    “卫林已死,那就让卫木替他报仇雪恨吧。

    五日后,当高云策与梁青书分别从朝那县与泾阳县募兵而归时,樗里骅便下令次日一早,起兵赶往乌氏县。

    高云策与梁青书各自依照计划,从朝那、泾阳两县募兵两千,而樗里骅除了从大原募得的一千军士外,将卫林所带原有五十余名骑兵和从募兵中挑选出的近五十名更卒与自己原有四百亲兵合军五百人统一编为骑兵,一并交由卫木统领。

    但在名义上这些人却只是樗里骅的亲兵,而这些骑兵的战马则由大原县提供。

    虽然这半年来各县更戍压力都颇大,而且大原县也在樗里骅募兵之前的几日刚刚才募兵

    三千,作为发往龙德县援军的补充。

    但为五百人提供战马对于边关诸县而言还是颇为轻松的。毕竟原州各县和灵州以及朔方郡都是秦国主要战马产地。

    最终,木獬军全军人马共计三千五百余人,战马一千五百匹,征发押运粮草的民夫五百人,大军于次日一早便浩浩荡荡向乌氏县进军。

    对于招募的这些新兵来说,他们都是这些年来更戍过边关各地的戍卒兵士,类似于行军打仗的事情,并不需要再去专门集中训练,这也是樗里骅当初募兵时的基本要求。

    而正当木獬军从大原县出发之时,赵之海的一万秦军也刚刚抵达了乌氏县。

    一到乌氏县,那县令便立刻将府衙安排给了这位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