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萧关诡计(第2/3页)  赤阳墨帜玄武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的向,也想不到戎人的计谋,便也只能先取萧关再做打算了,总不能刚来萧关就无缘无故再退回原州去吧。

    赵之海点点头,便道:“今日怎说都是一场大捷,众位先回去修整,待到明日全军当奋勇杀敌,重夺萧关。”

    众将齐声轰然应“诺”。

    赵王钟三人走后,赵之海又亲笔修书两封,一封送给领兵三万,戍守五县防务的赵之梁,让他务必迅速接管防务,注意戎人向。

    第二封发往原州,让介鸳在加强戒备的同时,注意戎人主力可能会随时攻击原州。

    他将目前萧关情形与自己的分析都写在书信里,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自己有大军七万,任他戎人有何花招,均逃不过两军决战的最终结局,所以以不变应

    万变就是此刻最好的打算了。

    但赵之海还是心中有些忐忑,按说这十日来,戎人定会向萧关发来援兵,以便做好全面进攻秦国的打算,毕竟这是五百多年里戎人取得的最好局面,又怎会坐等自己收回失地。

    他本来已经做好了在萧关城下与戎人十万左右的军队进行决战的准备,但现在看来,仿佛这场仗并非自己所想的那般简单。

    萧关虽然是一座关城,但在行署上与龙德、泾阳、乌氏、朝那、大原五县一样受原州总制府管制,也设有县衙、县尉、县丞等一干官员。

    但经过戎人洗劫一番后,原来的官员早就不知所踪。而雍云祈败退萧关也事出过急,他也并不知晓那些官员是投敌还是战殁了。

    第二日。

    城内的县衙大厅内,赵之海面色颇有些难看的坐在上首位,大厅下方站着赵之栋等十余位裨将、校尉和军侯。

    他们看到赵之海的面色,又联想到今日攻打萧关城时的诡异,不禁都有些忐忑,丝毫没有重夺萧关的兴奋。

    让赵之海脸色难看的,不仅仅是今日全军开赴萧关时竟然出人意料的得到了一座空城,而且那戎人还在县衙大厅内留下的一封书信,正是这封书信让赵之海看后知道,自己已经被戎人算计了进去。

    “大秦中更、上将军赵大人台鉴。

    叛周无道,代夏伪诏天下已五百余年,现夏讨周欲重塑正朔。

    北秦蕞尔之邦,叛周逆立,非天命正封......大夏兵马如林,翻手灭秦,覆手亡周,轻而易举。

    望赵大人迷途知返,以免去身死之局。

    大夏国秦单于萧顺颂大安。”

    在这封写的颇为像模像样的书信上,戎人以大夏自居,竟然说这天下是周人篡夺他们的土地而建立的。

    这般宣词一旦公之于众,就为戎人披上了理法的外衣,赵之海觉得这姓萧的戎人单于确实不简单,竟然懂得运用理法造势。

    萧姓,这不正是河西郡上党县的大姓么,赵之海从信中的落款看来,这戎人单于更像是秦人的姓氏,那秦单于的称呼,也似乎应了戎人单于以部落为名的惯例。

    如此一来,就能够解释为何此次大战中叛军频出等自己心中诸多的疑惑了。

    严格说来这封

    书信内容并没让赵之海觉得忐忑,而是书信下方又写了几行小字,才是让赵之海面色难看的根源。

    “赵大人,我夏国兵士知礼好客,将萧关借给大人,让兄弟们好好休息。

    作为主人我们露宿山林就好,赵大人不需客气,一番美意还请赵大人笑纳。

    他日赵大人不想待在萧关时,我自会来取。

    后会有期。”

    赵之海坐在县衙大厅内,手里拿着这封信沉思良久,厅下众人也都抬头向赵之海看去。

    “报”。

    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