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六章 你有熟人吗(第1/2页)  锦衣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启动新域名 输入地址:启动新域名m

    俞三叔领教了,将那庄班头记在心上。m.eskjk.

    他向梁叛问起南京的米价和风土人情,问米价当然是为了尽快操持筹粮,不能只教旁人尽心费力,自己反倒闲在起来;再一个,毕竟是粮食收进自己仓里才能安心。

    问风土人情是为了今后要在南京长住,须得先做一番了解。

    梁叛便同他说了。

    南京米价只在发大水的那会儿涨过一些,最高时斗门桥果子行的大集市卖到八钱七分银子,也是导致振武营哗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过眼下因为朝廷接连从周围几个府县调集了足够的粮食,米价已经平抑下来,只是也还高于往常,每日在五钱五分到六钱一二分之间浮动。

    南京的米价在本朝一直都还相当平稳。

    国朝南京米价近二百年来最贵的一次,还是崇佑二年癸未。

    那年南京大旱以后又发瘟疫,死亡枕藉,第二年插秧以后又再大旱,米价一路贵至一两三四钱,是往年的三倍。

    一直到处暑以前,突降一场甘霖,田间本将干死的禾苗骤然发起,当年收获三四倍,这才渡过难关。

    再贵的时候也有,有史料记载南京米价最贵的时候要到南北朝了。

    《南史》当中记载侯景之乱时,梁朝侯景起兵反叛并攻打都城建康,台城被围后城中无粮,米价升至七八万钱,相当于如今七八十两银子,足有一百五六十倍。

    至于南京的风土人情,要分上元、江宁,又分城内、城外,各不相同。

    上元县自大中桥往东,至正阳门、朝阳门,北到太平门,是大内官司部院所在,往来多是达官健吏,倨傲奢侈,自高一等。

    而运渎两岸自淮清桥到朝天宫,往南至三山街、陡门桥,是南京城内百货聚集之所,市侩而嘈杂、精细而浮夸。

    江宁县秦淮河包围以内,并南门东一带,是人文荟萃之所,墨客骚人、游侠豪客、脂粉烟花,毕集于此,这一带人多享乐靡费、淫逸骄奢,然而又有几分高雅风骨藏于其中。

    南门西是贫富杂处其间,人口稠密拥挤,风土也相对驳杂,大多精细吝啬,稍显淳朴而已。

    至于两县乡下,上元县是北部临江,东、南接壤句容、溧水,山地丘陵众多,土地有沃有瘠,各参其半,民众大多劳苦,好斗善讼。

    江宁县西面临江,占有南京西部和南部,多膏腴之地,百姓相对殷实驯服,少起争端。

    南京总的来说土著比较安土重迁,也不愿奔波劳作,又耽于享乐,家中其实营收不高,却又追求奢侈。

    反倒是外地人豪客极多,又肯踏实做事钻营,大发其利的不在少数。

    俞三叔听了啧啧称奇,想不到一城两县内外竟有如此丰富的人文风俗。

    梁叛看看时间不早,拿银子派人到街上定了一大桌席面,又写了个帖子,让人送到郃阳侯府,把赵小侯请了来。

    其实饭口上请人并不礼貌,俗话说“三日请客,一日捉客”,贵客提前三日而请为尊敬,当日请客的叫“捉客”,相当于临时捉来陪客充数的。

    不过赵小侯收到帖子以后,并没有感到半点儿不愉快,反倒极为高兴,连回片也不用写,就叫送信的人等了片刻,自己换了身衣裳便跟着一道儿赴约去了。

    除了赵小侯,梁叛还请了俞二的几个朋友,徐学仁、蒯淳安、胡懋礼、蒋大娘这一干人。

    这帮人近几日都在张罗筹粮往洪蓝埠送的事情,忽然收到梁叛的帖子,说是洪蓝埠俞家来了人,还是俞东来的三叔,哪有不应邀的道理,都约齐了到户部街来拜。

    最先来的是庄班头,他下午就赶不及要来了,实在是这段时间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