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正好三个人(第2/4页)  在亡国之君的路上狂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的英国公府在皇权面前,一句话都可以灰飞烟灭。

    更何况,来的还不是皇帝,是太子。

    张仑拜倒在地:“臣,金吾卫小旗张仑,见过殿下。”

    朱厚照倒是很平和:“张小旗,起来,从今日以后你便是我东宫的人了,不必如此礼了,前日恩怨,一笔勾销,你和刘伴伴之间的事,道个歉,这事,就算过去了,如何?”

    张仑起身以后,向刘瑾拱手:“刘公公,昨日都是府中下人闭上眼睛,上了刘公公,昨日大父已经好好教训过了,当值前千叮咛万嘱咐,让今日向刘公公道歉,这里有些银子,还望刘公公务必收下。”

    昨夜张懋给自己这个孙子讲了半天,别看这刘瑾现在看起来只不过是个小太监,可日后就说不准了,日后太子要是做了皇帝,这刘瑾肯定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水涨船高,到那个时候可就说不好了。

    倒不如现在趁着地位不高,认个错,花些银子就当结个善缘,莫要像你曾祖父一样啊。

    张懋谈起自己老子,捋捋胡子,长吁一声:“当日你曾祖父也没有想到,这该死的王振居然惹出了这泼天大祸,一个该死的太监,毁掉了数代人的心血,就差一点让大明亡国了啊。”

    说罢,张仑从怀里掏出银票就往刘瑾手里塞。

    刘瑾得了朱厚照的吩咐,又是在面前,哪里敢收,连连摆手:“不敢不敢,小公爷说笑了,这日后都给殿下办差,哪里分这么多。

    再说了,殿下刚刚已经赏了奴婢银子了,这钱,可是万万不敢收啊。”

    二人推辞半天,最后还是朱厚照一槌定音:“好了,既然刘伴伴不要,莫要勉强了,回去告诉老国公,让他莫要担心,无需多虑。

    时候不早了,本宫用了膳就得去上学了。”

    二人不在争着,乖乖的等着朱厚照用完膳,跟着一块上学。

    临出门前,朱厚照看了看,大喊:“巧慧人呢,人呢,本宫要见她,人呢。”

    一声大叫,吓得众人都是一激灵。

    一个倩影气喘吁吁的出现,朱厚照故作不满:“你是本宫的贴身宫女,本宫要去上学了,为何不跟着?走,跟着本宫。”

    说罢头也不回的大步走去,留下面面相觑的东宫众人和三个急急忙忙赶上的人影。

    内阁。

    刚刚结束早朝,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在茶房一块喝着茶,交换了一下各自在朝政上的看法,然后各自回到各自公房看起了奏章。

    太祖皇帝吸取了前朝教训,相权太重,威胁皇权,群相虽是能极大的分割制约,但是效率低下,结果到了大明开国之初,一个胡惟庸案就让太祖皇帝拿到了把柄,趁机废除了丞相,直辖六部,权操于上。

    但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问题,皇帝的负担重啊。

    除了太祖皇帝朱重八这样的工作狂,接下来没有一个皇帝受的了的,所以就出现了给皇帝负责秘书工作的内阁。

    随着不断发展,内阁也从最早的咨询秘书机构成为了文官实际的领头羊,甚至在后期幼主登基,内阁成为了实际上的决策者。

    即便是现在,内阁票拟,司礼监在过一遍,最终才报道皇帝哪里决策圈红。

    李东阳面对着刑名钱谷,乱七八糟一堆,倒也不慌不忙,小意思,不算事。

    直到接下来这份奏章,李东阳仅仅看了个封面就眼神一缩,其中所奏之事,李东阳迟迟也不敢下笔。

    最后,李东阳还是选择去找刘健处理。

    到了刘健公房,刘健看李东阳来了,笑问:“宾之怎么现在来老夫这里,可是稀奇啊。”

    李东阳苦笑不已:“刘公莫要打趣了,下官这是遇见难题了啊,今日这奏章中有一份,下官实在是拿不到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