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节 一道考题(第2/3页)  一剑诛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元帅,这个身份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等等~!”李智实在是忍不住了,打断道:“老孔,我就问你一句话,老子拿什么把大军留在封门关?就算赵系兵马听命于我,到时候圣旨一下,我若不班师回朝,那可就成了抗旨不尊的大安罪人。”

    孔赞平静的看着李智,沉声说道:“李国公,别忘了这世上,还有比圣旨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敌情。只有北辛兵马,才能把大军留在封门关。别说那时候刘创已经病危无法掌控朝堂,即便他生龙活虎,你也有权利抗旨不尊。”

    李智却嗤之以鼻的说道:“你以为那些将领都是傻子吗?只要我大军不主动出击,北辛兵马连关渡大门都不敢走出,何来的敌情。别忘了这里可不止我儿子一支兵马,只要敌兵不来到城下,到时候苏系将领不会听命于本帅。”

    孔赞手捋长须微微一笑,“所以说,这一战不要急着打,再等等,等那唐川的到来。”

    李智心中一震,吃惊的看着孔赞,“怎么,难道你~你要与唐川密谋?老孔,这可是通敌大罪,万万不可。”

    孔赞摆了摆手,“通什么敌,老夫只不过是让他唐川配合着演一场戏而已。唐川不来,你觉得那孟托敢率部出兵吗。不过,这里面最关键的还不是唐川,而是林奇。”

    “林奇?”李智听着有些糊涂了。

    孔赞点头道:“只有那小子熟知陛下的病情,咱们只有比圣旨先一步出兵大战,才能把这支大军留在封门关。李国公,这可是关键的一步,只要刘律没有率兵回朝,京都必乱。只有那样刘轲才有机会,否则,只能拱手称刘律为帝君了。”

    李智有些吃惊的看着孔赞,若有所悟的说道,“京都一乱,二王就有权利进京勤王,你是想~到时候以信王为首,让老夫帅本部人马一同进京,拥立刘轲皇子为帝君?”

    “不错,虽然现在封门关大军之中苏系占据多数,到那时打乱建制,加上信王所部,没人敢不听你这位兵马大元帅的命令。”

    “那诚王呢?难道诚王刘展会按兵不动?”

    “你放心,老夫会让诚王兵马离不开应城。缺乏粮草,诚王胆敢调兵,迎来的只能是军中哗变。不瞒你说,丰都粮仓已经掌控在老夫手里,估计到时候诚王不是率兵赴京,而是杀奔丰都城抢粮去了。这一来一回等诚王安稳住大军,京都那边局势已定,他也只能听命于天。”

    孔赞直视着李智,全盘托出了他的谋划。如今之计,也唯有这样能让刘轲上位。虽然京城一乱祸及天下,但乱一时总比乱一世好得多。

    李智心中无比的震撼,他没想到孔赞居然掌控了丰都粮仓。真要是那样,他们的行动可谓事半功倍,就算诚王从京都以北的粮仓调拨粮草,根本就过不了李占锡掌控的阳城。不过李智还担心一点,那就是北辛的唐川。到时候大安为了争夺皇位,至少得有数月的乱局,李智担心唐川会趁此机会,率重兵攻打封门关。

    就在两个老家伙密谋之际,兵营之内,苏系与赵系的将军们却争吵起来。别看祁山海担任了督查官,兵多将广的苏系将军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没想到大安兵马第一天入住封门关,没与敌军交手,自己人却打了起来。

    李智与太子刘律得知消息,两人急忙奔赴兵营。只不过,李智心中有数,故意把调解纷争的大权递给了刘律。傻呵呵的刘律,还以为可以趁机安抚住众将,让他的威信直压李智。岂不知,刘律的偏心,却在军中埋下了祸根。

    大安京都,这段日子显得非常平静。但是朝臣们都知道,平静的背后,恐怕是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风暴。

    皇宫之内,刘创帝一直在等待着前线的战报。但是两个月过去,封门关那边传来的只是内部将领吵吵闹闹,根本就没与北辛开战。刘创帝震怒之下,派兵部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