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5章 【165】送她上学(4000)(第2/3页)  七零治愈好时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仰,就靠在了他粗壮的肩膀上。    “啊,舒服多了。”    周围的人都往兄妹俩这边看,没办法,谁让他们俩长得都那么俊呢,长得好看的人,就算你穿着朴实的衣裳,站在人群里也是打眼,你比如陶毅,穿的衣服都是哥哥们穿过的已经洗的发白的白衬衣和蓝裤子,有时候是绿裤子,这些衣服都是卓大军和卓大强穿过,被妯娌俩改小,让家里的男孩子轮流着穿。    六七十年代的衣服都结实,而且卓家的孩子很爱惜衣服,所以即使洗的发白了,也还好好的,没有补丁。    陶毅自己是有军装的,不过不舍得穿,都放在随身的背囊里。    要说家里最可怜的人,大概就是他们家卓见了。    因为他是最小的,自然是要穿哥哥们都穿过来一遍的衣裳,所以卓见的衣服,往往是最破,补丁最多的。    卓家人很聪明,衣食住行,永远吃摆在最前面,因为家里吃什么,外人是不知道的。    但如果你穿的衣裳好,那别人就会以为你家很有钱,所以这些年,他们家的票几乎都攒下来给三个女人添衣裳了,至于家里的男孩子们,要么是两个大男人的衣裳改小给他们穿,要么就是实在没有换洗的衣服了,再去扯布给他们做,比起男孩子们的穷养,家里的三个女人,绝对算得上富养。    按理说卓琳家的伙食不算差,但她的例假到现在都没来,可妯娌俩早早的就给她上过课了,因为她进入大学不在她们跟前儿,怕她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提前说明一些问题是必要的。    卓琳的衣服,大部分都是阿娘伯娘给她新做的,也有部分是妯娌俩的衣服改小之后给她的,所以她的衣服加起来比较多,谁让家里就这三个女人呢,那衣服再洗,也不会像男人们那样洗的发白,洗的毛边都有的地步。    寒暑假孩子们都在家的时候,他们就住在老家的房子里,因为地方大,能住的开,如果孩子们都去学校了,回省城的回省城,回县城的回县城,城里的房子小,不管是卓大强,还是卓大军那儿,面积都不大,所以大家都喜欢住在乡下。    不过自从五年前卓大强到省城,带走陈秋霞随军之后,家里的牲畜就不养了,光靠王娟一个人也做不了,甚至豆腐也很少做,专心侍弄家里的农作物,再后来,听从陶毅的建议,去寻找合适的店铺,盘下县城的铺子以后,家里的地如果种不过来,就找人帮忙种,他家负责给工钱,反正农民是绝对不能让地闲下来的。    河滩的荒地也不种红薯了,全都种大豆棉花芝麻,水田里夏天种水稻,冬天种小麦,旱地就种土豆和红薯,房前屋后以及小菜地就种小饭店里需要的小菜品种,不管如何,家里的地种出来的农作物和蔬菜,为小饭店省下不少钱。    如果芹菜、芥菜、白菜、萝卜等这种小菜的原材料少了,不够了,再向同村的购买即可,肯定比在菜市场批发着买要划算太多。    而且乡下很多农民都会进城赶集卖菜,他们也想早点卖完早点回家,所以早上八点以后的菜会便宜处理给她的饭店,如果算成本的话,一些可能不在意的小钱,其实也是积少成多攒下来的。    王娟干了几年,也了解这一行,渐渐的变得精明强干起来。    你以为陈秋霞在省城就能闲的下来?    天天在军区里待着,也没意思啊,所以她侍弄好家里之后,也到军区以外的小镇子上开了家豆腐店,和王娟的性质差不多,不过人流量就差很多了,但是相对的,铺子也便宜,她是直接买下来的,这样想干就干,不想干就关门回去,没那么大的压力。    因为机器也是电动的,所以她没请人,自己忙活,每个月从开始的七八块钱,到现在稳定在二三十块钱,买铺子的二百多块钱,早就回本了,这勤劳的人,无论到了哪儿,都穷不到哪儿去。    陈秋霞和王娟,就是靠着自身的勤劳致富。    孩子们有样学样,在学校的时候好好学习,学习之外,也会想方设法去找一些零工做,补贴生活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