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不贬反升(第1/3页)  大靖日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少顷,一位貌似五旬的恭顺老者拜谒道:“臣张延寿参见殿下。”

    张延寿,字博武,因其专精经史,博学多闻,被人尊为‘张子’。

    当然,他本人是婉拒不受的,至于内心如何,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夏侯淳脑中回忆着这位的履历背景,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嚯,还真是个极有来头的大佬啊,其祖上乃是本朝开国副相张君毅,父辈张昭、张宸礼等人皆曾官居显职。

    至于这位更是三岁知文,十七及第,始调校书郎,后迁右补阙三年,再转兵部主事五年,其后一直履任吏部尚书,直至前年方才擢为中书侍郎。

    简而言之,此人乃是根正苗红的靖国党!

    眼见这位屈身行礼,夏侯淳脸上露出温煦笑容,连忙起身迎接,同时招呼一声:“给张相看座。”

    而今的张延寿年高体弱,都是操劳国事导致,积劳成疾啊。

    张延寿面由心生,恭谨和顺,堪称表里如一的典范,行为举止从不逾矩,即便太子赐椅也是正襟危坐。

    他恭声问道:“不知殿下唤老臣过来,可是有何交代?”

    夏侯淳拿出柳喻奏疏,直接递给他,温声言道:“阁老对此如何看?”

    对方稍加一览后,便记起此事,呈送给御座上的奏疏皆需中书过目、精挑细选,他自然熟记于心。但太子亲召,还特意抽出,那就非同寻常了。

    他脑中快速捋了一遍,柳喻所言并无大碍,但此人乃是景泰元年及第,那时陈功为座主,算是柳喻的授业恩师,过往履历且不提。

    但此人后又转投时任中书侍郎的萧元正,也就是而今的萧相麾下,算是一段不起眼的黑历史,其究竟是何立场暂时不好说,但观太子特意关照,莫非是欲代父问罪?

    他合上奏疏,递给夏侯淳,斟酌一下措辞后,方才轻声道:“御史之责在于监察百官,肃正朝列;若至尊懈怠,其亦代众发声,此举并无不妥。

    但毕竟为君巡察,岂可转头置喙君上不是。而且老臣观其言辞语句间,皆是痛心疾首,此举恐有失人臣身份。”

    夏侯淳含笑点头,摩挲着奏疏,颔首道:“张相论官公允,不偏不倚。”

    张延寿搞不清夏侯淳葫芦里究竟要卖什么药,试探性地问道:“可要申饬此子一番?”

    夏侯淳摆了摆手:“无需如此,本宫只是例行询问,给父皇一个台阶下;他那边我也劝回去了,算是鞭策一下他吧。”

    张延寿身子一僵,这话似乎埋有地雷,不能轻易触碰啊,他偷瞄了一眼四周,发现到靖帝并未在附近后,方才暗松了口气。

    随即有些幽怨地看了一眼夏侯淳,暗道太子您能拿陛下开涮,老臣可不敢乱讲话啊。

    他见张延寿神情放松,便知火候差不多了,便佯装不经意地问道:“不过张相可曾闻牝鸡司晨?”

    张延寿心中一紧,暗道正戏来了。

    二圣临朝多年,太子虽观政三载,但毕竟在朝中根基尚浅,无法抗衡万宁宫那位;其或是恐其日后生变,方有此问。

    他暗叹,合着先前所言不过抛砖引玉啊。

    他脸色一肃,稍作思索后心里便有了底,沉声道:“回殿下,自古以来从未听闻此类事。却是不知殿下从何得知?”

    夏侯淳目中闪过一丝幽深,含笑摇头道:“谣传罢了,张相就当本宫一句戏言吧。”

    岂料张延寿脸色微变,瞥了一眼帘幕之后,脸色抹过郑重,低声道:“太子慎言。”

    夏侯淳脸色一僵,轻咳一声后,佯装震怒,转头看向帷幕之后的起居舍人,无奈地道:“拿来。”

    那人身形一僵,沉默片刻后,撕下刚写起居注,双手奉上。

    夏侯淳随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