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汉辽血战益霸关(一)(第1/2页)  荡平天下之赵匡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从益霸关修缮完工后,兴宋镇已经成为汉国边疆的内地城池,战略位置不再那么重要。

    为了避免浪费人才,赵匡胤下令抽调回张永德和陈涛二人前来益霸关,另任命文武官吏去治理和防守兴宋镇。

    张永德原本是兴宋军中的营副指挥使,赵匡胤擢升为军都指挥使后,张永德和石守信两位营副指挥使借此良机升迁为营指挥使。

    又任命杨业和呼延赞以及郑恩为营指挥使,韩重赞、陆文通等人也升迁为营副指挥使,各自率领麾下将士训练。

    唯独陈涛原是兴宋镇守将兼练兵使,如今手下只有二十名钩镰枪士兵,正当他倍感尴尬不堪之时,赵匡胤令人前来请陈涛商议军情。

    陈涛来到军帐内施礼拜见完毕,赵匡胤温声对陈涛说道:“阿涛(赵匡胤私下对陈涛的称呼,以示亲近),我观看过你编练的钩镰枪阵已是小成,着实令人惊喜。”

    “只是钩镰枪阵法要求配合严谨,又须身材高大魁梧之士操练,才能得心应手,目前看来不宜大规模编练此兵种。”

    看到陈涛一脸失望之色,赵匡胤又微笑着宽慰陈涛:“阿涛,我说这些不是故意贬低钩镰枪阵的威力,也不是看低你的练军之术。”

    “只是我军尚在新近编练军阵,各营都在努力训练中,短时间内无法形成配合默契的大型阵法作战。”

    陈涛有些悲观的摇摇头,对自己这些时日训练钩镰枪手付出的心血,感到有点可惜,看来师傅传给自己的绝学难以实现了。

    他没料想到赵匡胤突然下达任命:“阿涛,我决定让你担任钩镰枪营的营指挥使,主掌此营的训练,让赵廷宁(初次比武时担任都头之一的赵氏家将丿为营副指挥使。”

    “由于钩镰枪营选捡人手太过严苛,你们只能配备三百人,其中有二百名钩镰枪手,再配备一百名挠钩手,如此方能一搅钩翻来敌,再用挠钩将敌人俘获。”

    最后赵匡胤又大声激励陈涛:“具体如何训练全由你主掌,阿涛,可有信心为我练出一支令契丹骑兵闻风丧胆的钩镰枪铁军否?”

    原本有些失望的陈涛,登时欣喜万分,虽说只有三百士兵,是个不满编制的钩镰枪营,但确如赵匡胤所说一样,钩镰枪手的选拔太过于严谨。

    只有人均身高一米七五以上的魁梧壮汉,才能驾驭钩镰枪,赵匡胤能够如此安排,也是对自己的另眼相看,充分表明他对自己的看重之心。

    陈涛恭敬施礼拜谢过赵匡胤,来到赵廷宁早就扎好的钩镰枪营地,看到经过精心挑选的三百士兵后,不禁双眼放出夺目的光芒。

    其实他也没有见识过钩镰枪阵对决成编制骑兵的决战情景,对于钩镰枪阵能够破解精锐骑兵之法,也是听师傅阐述枪法要诀时提出的观点。

    现在有机会让自己编练出一支钩镰枪精锐部队,这让他欣喜若狂之余,又承担了许多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陈涛任命原二十名钩镰枪士兵担任军中的基层武官(十将或伙长),他和赵廷宁兼任军中都头,并且放出囗风,以后会择优擢升钩镰枪营三都的都头。

    这个空头支票一放出后,所有钩镰枪营的将士欢呼雀跃,训练时十分刻苦认真。

    他们不仅遵守军规军纪,还时常在训练之余,私下增加训练难度,期待有朝一日立下大功,擢升为军中的基层将领。

    陈涛见到军中缺少马匹,便惋惜地放弃掉训练马上钩镰枪手的计划,全心力地投入到训练步军钩镰枪手上面。

    步行使用钩镰枪,须人步四拨,荡开门户,十二步一变,十六步一个大转环,分钩、镰、搠、缴、掠、夺等二十四步。

    挪上搠下,钩东拨西,浑身盖护,夺硬斗强,极须人员配合默契,以团战围攻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