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睡仙’也有尴尬时(一)(第1/2页)  荡平天下之赵匡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员外仍然不肯放弃劝说赵匡胤:“元朗,我孙家虽非名门大户,也有家产万贯。让你兄长在州府为你谋一个州兵的军官职位,也不是什么难事。不强似元朗远赴边关,每天风餐露宿,四处浴血奋战好吗?”

    赵匡胤却极为坚持己见,大笑着婉拒岳父的诚挚挽留:“岳父大人,俗话说得好,好男儿当四海为家,大丈夫处世当以建功立业为己任,保护国家黎民为责任,那契丹人竟然敢放马南侵,不是小看我汉朝大好男儿之躯吗?”

    “我决不会贪图儿女情长,断送掉自己心仪甚久的追求。岳父大人有所不知,您以为在此处锦衣玉食,坐享平安富贵,便能长久做个富家翁吗?”

    看到孙员外一脸不以为然的模样,赵匡胤语气真挚的对他说道:“小婿从关西一路四处奔波,看到路上饥民盈野,饿殍遍地,一旦有人登高一呼,反贼便会席卷一空而来。到那时我拿什么保护妻儿老小和岳父一家人的安全。”

    “人各有志,岳父大人不必再相劝,明天我便离开此处去邺城投军,一旦立有功劳,便会登门向岳父大人求娶五娘子。”

    “说句不好听的话,若匡胤一旦身损边疆,请岳父大人令五娘子外嫁他人,不要孤苦一生为我守节。”

    孙员外感激地满脸泪如雨下,虽然不能理解赵匡胤的投军意愿,也只好点头同意下来,还挑选一些忠心的家丁伴随赵匡胤一起出发。

    第二天一大早,赵匡胤便辞别众人,要乘早上清凉早早起行,孙五娘和亲人一路送出庄外很远,一直恋恋不舍。

    到分手之时,孙五娘目含热泪对赵匡胤说道:“奴家会天天倚门相盼,希望夫君能信奉前言,着人前来迎娶。若真的有什么不测之事,奴家会为夫君守节终生,决不另嫁他人,谨以此发为鉴。”

    孙五娘从一旁的使女手中拿过来一把剪刀,将头上的青丝剪下一大缕,用手帕包好交给赵匡胤,这是在郑重表示,若赵匡胤一旦有个好歹,她便会削发为尼礼佛终生。

    赵匡胤对此十分感动,心生酸楚鼻子发酸,仔细地用手帕拭去孙五娘的泪痕。

    他郑重地许下承诺:“大丈夫一言即出驷马难追,娘子且在家中耐心等候,我此行一定为娘子挣得平妻之位,风风光光把娘子迎娶进门。”

    赵匡胤带着孙家陪送的十二名精壮家兵,在未婚妻孙五娘满脸不舍的泪容中,率领着自己的三十九名家兵,押着粮草辎重前往邺城投军。

    西岳华山位于潼关西,山高2154、9米,层峦叠翠,峻石危岩,一卷卷白色云团在半山腰飘荡缠绕,如同刀削一样的峥嵘山峰,显现在大地之上,分外让世人望而却步,且心生感慨。

    绿山翠峰之间有一处极大的院落,虽是黄泥茅草屋舍,却显得分外干净爽目,院中内还种有青竹松柏,地面上打扫得一尘不染。

    一位须髯皆白的老者,正在院内悠闲的品茗,面前的石桌上放着一盘围棋,他正在心中暗自打谱搏奕,一副完全陶醉于田园生活,致力于自怡自乐的模样。

    一位身材伟岸体格健壮的二十许青年,从外面飞奔而来:“师傅,您老人家这次算错了,那位贵人如今率领着几十名家兵带着粮草辎重,已经前去邺城投军,根本没有前来华山的意思。”

    “而且他现在满副雄心壮志的模样,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哪里有老师以前所说的疲惫若死,精神倦怠,满脸萎靡不振之色?”

    那原本端做如山稳如磐石的老者,'腾'的一声迅速站立起来,神情变得有些莫名的惊诧,好久之后,才用外人听不懂的言语低声喃喃自语。

    语气急促且有点气急败坏:“这怎么回事?又有了不得的人物插手俗世间的事情吗?该死的,老夫的华山之梦要破灭了吗?到底哪儿出现了问题,世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