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部 筑草之城 第174章 不知所措(第2/3页)  筑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轻盈的脚步声,赵佶抬起头,见是郑皇后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下走了进来。郑皇后正要行礼,却被赵佶拦住了。

    “官家御体可有不适?”郑皇后看到赵佶脸色蜡黄,神色萎靡不振。不禁心中着急不安起来。然而赵佶面对皇后的关问,一时竟不知要如何回答。

    “官家为国事操劳,尤其须要保重御体。这些内侍,如今却越发对官家身体不上心了!”郑皇后不禁更加情急,狠狠瞪了守在门外的梁方平一眼,心生惋惜。

    昔日内侍杨戬、李彦都是对官家忠贞不二的人物。可惜杨戬生病去了,李彦却被莫名其妙地诛杀,说他如何如何蒙蔽官家?简直岂有此理。

    如今的内侍梁方平,此前也是很得官家信赖。但是派他去河北剿匪,他就把河北搅和的一团乱麻。如今回到宫中,也不知道体恤官家的身体,倒更像一根木头似地杵着!

    梁方平自然感受到郑皇后的眼神秒杀,却只能继续伫立在那里,一丝儿大气也不敢出。

    郑皇后自幼跟随父兄读书识字,所以文才极佳。入宫后渐渐及长,也会在欢愉之余,帮助赵佶研墨铺纸,调制颜色,甚至诵读奏章,深得赵佶喜欢。

    时间一长,她在国家大事见解上,竟不输赵佶几分。只是最近,郑皇后要顾忌太子秉国,所以就渐渐不再过问这些朝政。

    赵佶想了想,就把近日一些事情说择要与郑皇后听。郑皇后大吃一惊,她万没想宋金盟约,竟会败坏到如此不堪的地步!下意识叫了一声:“官家,这可如何是好?”

    “唉!”赵佶长长叹了一声:“吾若知道怎么做,那就好了。如今满朝臣工,各说各话,竟无一个好对策!”郑皇后当即怔住。这话,却是什么意思?

    “官家,祖宗自有规矩,后宫不得问政事。可如今,臣妾不得不斗胆直言几句。”

    “说说看吧,有甚斗不斗胆的。吾与汝厮守这多年,老夫老妻的怎会怪你。”

    “自官家入继大统,已有二十三年吧?这二十多年来,辽、夏与大宋多次争战,导致大宋的国力消耗极大。可是朝廷上,却还在纷争不休。

    臣妾知道,那蔡相、蔡元长,他原本是极善理财,倒是也罢了。可是蔡攸、王黼、朱勔、童贯、高俅这些人人,又有甚的能耐?不过因人成事罢了。

    这十年,随着蔡相老去,国家竟然没有再出一个像样的相才。如今朝堂臣工,新党旧党参半,还要互相攻翰,以致天下民心闹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可是官家,朝廷纵有这样、那样的不是,可我大宋却并未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自太祖立国以来,我大宋已有一百六十年根基,从未苛待过天下百姓。纵然有些残民之贼,也不过朝廷苔藓而已。禁军虽弱,也有百万之众。以之守城,也未必便不堪一战也。

    如今金国初立,他固然是甲士锋锐。但他毕竟也是百废待兴,又有多少把握来灭我社稷江山?再过一些年后,看他奢侈尽起,今日的锐气也就慢慢消散了,又能剩下多少锋锐?

    臣妾又闻圣人云:自古胡虏无百年之运。昔日大辽国,也是这样衰败的呢。故而臣妾以为,只要官家痛下决心,选贤用能,这大局未必就不能扭转,官家万万不可泄气啊!”

    赵佶看着郑皇后,却笑了笑。什么“自古胡虏无百年之运”?这都是安兆铭的胡言乱语,再从柔福的耳朵传到宫里。可是他安兆铭,又算什么“圣人”啦?

    而且,安兆铭自己都说,这话是在说胡人入主中原,而不习汉化的那种塞外游牧之族。不然呢,不说隋唐都有胡人血统。便是大辽,人家也存国两百多年。

    不过他也知道,郑皇后用心良苦,她这是在给自己留面子啊!赵佶慨然叹息:“皇后说的这些,吾都明白。可这些年来,北有外患,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