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3章 罪己诏(第2/3页)  筑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河东三节度使,一直官至检校太傅,拜太尉、开府仪同三司,调任淮南节度使。要说他的恩宠不下于童贯,更远在谭稹之上。

    当时的大宋,“中外泰宁”。赵佶更加留意礼文符瑞的事,不耐朝廷繁琐。梁师成善于逢迎,遂为近臣,一应官家诏令都自他手经办。

    梁师成见赵佶怠政,而朝廷事又不能不办。他这种阉人又能知道什么厉害?就选了个内府小吏储宏模仿徽宗的字体,掺杂诏书中颁布,朝官们居然不能辨别真伪?

    这个储宏别看是个内侍,可是才情也着实了得。甚至被官家假进士第,但在内府却一直不得重用,更曾被梁师成罚去扫街。

    进士第扫大街,此天下奇辱也!等到梁师成与王黼是邻居,王黼罢相后,梁师成因此遭贬戴罪。储宏不忿梁师成罚他扫街的事,就趁此向李彦告密。

    李彦当时吓得魂飞魄散,模仿官家字迹胡乱下诏书?这是要捅破天的大事啊!当时就把储宏拘押软禁,此后暗中调查,果然有这事。

    偶的神啊!李彦都不知道该怎么和官家分说这事的时候,结果他自己也出事了?

    若是往常,梁师成的这种事情一定是要被官家杀人于无形的。但是这次却不然,顶缸人选呢。赵佶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明令典刑梁师成,一丝都不要差错。

    务必要查出,到底多少份伪传的官家手诏从他梁师成的手中流出。结果居然高达数十份!而且相关的涉事官员也纷纷招认,罪状清晰。

    只是却有其中一份伪诏要去上京查辩?!

    赵佶行文金国皇帝,欲借辽国末代天祚帝来一次汴京,辨认他手中有没有收藏到昔日梁师成伪造的手诏文件?或者在上京审问也行!

    总之,天祚帝手中那份赵佶的手诏,就是梁师成伪造的。这一招不但上京的完颜吴乞买被赵佶玩的一愣一愣的,甚至安宁都在琢磨,难道真的冤枉了赵佶不成?

    但是这中间却有个破绽。梁师成伪造赵佶手诏,那是为他行事方便。因为赵佶怠政,宫中官文积压,梁师成只是贪图方便,或者还能因此捞很多油水。

    可他伪造一封写给辽国末代天祚帝的手诏干什么?难道还想跟天祚帝要好处吗?这种关系军国的大事件,赵佶再怎么怠政,也不可能丢下不管的。

    所以,赵佶这就是在想耍赖呢。可他却是一国之君啊!无论如何都没法洗去这羞辱的。

    朝中大臣自然也能猜测一些端倪,但是大家都闭口不言,假装认定这就是死太监梁师成干的破事,给国家蒙羞呢。

    不过官家啊,您还是再下一封罪己诏阿好?这次就别再找人代笔了行不!?

    童贯还在河北忙着剿匪,顺便整修田亩、水网呢。不过他这次却再也不敢妄自尊大。一辈子忙活,却在最后关口的北伐失败,还把种师道等西军往死里得罪了。

    所以自种师中去燕京就职以来,贵为宣抚使的童贯就没靠近过燕京半步。可是燕京的种师中却还要行文给他,转来金国一份声色俱厉的檄文。

    完颜吴乞买也许最初接到赵佶的协查通报有点惊愕,但是后来他就想开了。

    我管你赵佶的手诏是谁写的?!有你大宋的国玺大印做凭证。何况这笔瘦金体,就是你赵佶的字体。你说不是就不是啦?那么我大金国的理由又去哪里找呢?!

    童贯初得燕京发来的敌牒,拆开才知道乃金国檄书,其言语甚有不逊之意。童贯初不信,值宣府参赞马扩言北地事,乃悟。只是顾忌此事诡异,童贯最初还不愿奏闻官家。

    及朝廷议官家下罪己诏求言,诏本数改,官家还在犹豫未决。李邦彦谓不若以檄书进呈激圣心?童贯无奈,遂于宣和殿以檄书进。

    赵佶再三阅其书,且愤且恐,即下诏罪己求言。手诏畧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