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朱勔的学问(第2/3页)  筑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咒起朱勔这个始作俑者。

    “汝等这些人,就知道骂他朱勔如何、如何奸邪小人,汝等如何就不想一想,这天下间的奸邪小人何其多,怎么他朱勔就能讨得官家的欢心?”安宁不屑道。

    安宁也是手忙脚乱半天。孙成财不但伤口多,伤口重,这混蛋还不愿领情,翻来覆去的折腾。于是很多地方的伤口不是处理好了,而是更重了,这更加让围观的人群心悸。

    “这?朱勔这样的奸邪小人,也要研究他吗?”魏发瞠目结舌,朱倬却在沉吟思考。

    郑克倒是被安宁挑起了好奇,也是啊。那块巨石说它数十万斤都是有的,朱勔这一路却实祸害不少地方。可他为甚要一路祸害下来,此前倒是没有仔细琢磨过。

    “咱们恐怕都没想到过,这个朱勔,听说善治园林,想来官家的艮园,那里的很多设计也有这厮手笔。这倒罢了,可他是怎么将数十万斤的巨石采集运来的?

    他要算术很好才行啊!一千料的船载不动,那么需要多少料的船?他总要知道巨石大略重量才能造船吧?那么他是怎么知道巨石的重量的?

    他从南方的太湖中发现了一块巨型太湖石,高四丈,需百人手牵手才能将其环绕。要把这块太湖石从太湖运到千里之外的汴京!诸位之中,还有谁人可为之?”安宁继续问道。

    “朱勔是个奸邪小人,但他却不是高衙内那样的纨绔(人群后的高衙内心中怒吼,我特喵怎么啦?)。他一路上的祸害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不得不为之。

    朱勔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将这块巨石从千里之外的太湖运进汴京的艮园里!但是他的学问却不是掺假的,咱们若是得此算术学问,以后就不能把它用在国事上、军阵上?

    比如某处地方百姓遭灾了,他需要朝廷救济。那么咱们是不是先要知道遭灾范围多广,地方存粮几何,人口几何,需要救助多少时日,靡费钱粮多寡,沿途漂没几何?

    再比如用在北伐的军略筹谋上,所行道路几何,日行多少里,共有多少大军,需要多少劳役转输物资,牛马牲口几何,钱粮军械几日能到?等等一切,也都是朱勔的学问所在呢。”

    安宁发挥了后世小学生老师的耐心循循善诱。单纯就学问而言,朱勔真心可以的!

    千料粮船无法载动巨石,他就筹算建造了两艘两千料大船,辅以木筏增加浮力。先是载石而入太湖,然后去掉石头,居然生生将巨石从湖水里拔出拖拽而行。

    太湖石上孔洞较多,棱角更加不可损坏。为免巨石运输过程中受到磕碰,他要先用胶泥将巨石上的孔洞填上,外面再用掺了麻的胶泥敷上一层。

    这么重的巨石放到陆地上长途运输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从吴江那里修缮吴淞水道,再拐入运河走水路北上,一直到达徐州附近水域。

    在徐州,巨石将开始它的最后一段,也是最艰难的旅程。

    因为此后西去要走汴河,可是汴河的河水却太浅,而且汴河沿途还要经常穿城而过,沿途桥洞、城墙的水门太多,而且高度普遍不够,运送巨石的船只无法通过。

    装载巨石的两千料大船如同庞然大物,船身在加上巨石高达五丈,它能挤进小小的汴河已经不易,更别提通过这些桥和水门了。

    由于船太重、汴河狭窄,朱勔只好动用上千军卒在岸上拉纤。过桥梁时,就要将桥梁拆除。到了城墙的水门,再将水门上的城墙扒开豁口。

    总之,朱勔就是这样一路祸害过来了。安宁讲的口干舌燥,一一复原朱勔装运巨石的过程细节,便如他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一般。

    “朱卿家当时运这巨石过来,一应细节与这安兆铭所言,有多少雷同之处?”听到李彦正在转述狱中送来的报告,赵佶若有所思,看着阶下匍匐瘫软的朱勔问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