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章 相亲(第2/3页)  筑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大宋钱庄早有会子之物。老夫今日在汴梁存上十万贯,钱庄开出会子。老夫拿着会子就能在别地兑现,只需交付千三手续费用。

    那可真正是腰缠十万贯,走马下扬州啊。

    不过因为后来颇多不法,有时会被那钱庄的奸商席卷跑了,乃至大家人财两空。朝廷遂以民间印刷易伪造为由,将交子发行收归三司。

    可是朝廷也有他的难处,这大军四处征战,都是烧钱的买卖。三司的钱烧光了,就要多印点交子济事。三番五次后,这交子就印大发了,民间苦不堪言。

    所以今上停了交子的滥发,却又改印钱引?依然换汤不换药。总之都是铜钱不足用的祸端。会子、钱引无法尽兑,所以现在一缗钱引才顶十几文铜钱使用。

    安兆铭,莫非你手上钱财来得太容易,想拿去胡乱糟蹋了不成?”张叔夜得意洋洋。

    “喔喔,原来是这样啊?”安宁拍拍脑门。“朝廷发行钱引,储备金设定几何?”

    “储备金?”张叔夜有些茫然,再仔细想想,依然没有印象。不过?

    “天圣元年,薛田接任益州知州,转运使张若谷主导官办益州交子务。他在发行交子时,倒是以铁钱为储备,此法直到元祐年间都算稳定。”

    张叔夜若有所思,难道根子却在这所谓的“储备金”上?

    原来钱庄之事,在宋代并非新鲜事情,其时便有“金银铺、银铺、交引铺”等钱柜面市,专为兑换钱币,买卖钞引等业务。不过都是官营居多,拒人千里之外那种态度。

    或说有宋一代,他们对于货币体系的认识就是“量入为出”原则。然而等到财政危机、或战乱时代,就会身不由己地变成了“量出为入”。

    “量入为出”作为一项财政原则,在和平时期,大体上都能得到遵守。

    朝廷通过积累财政盈余以应付紧急开支而不是通过临时增税去应付危机。如大宋朝皇帝就曾不断积贮“封桩钱”,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进行财政储备。

    与“量入为出”原则相反的,就是“量出为入。”朝廷以支出的需要决定收入的多少。

    比如现在的大宋朝廷,他要给辽夏岁币,要养军备边事。要皇家规矩、丰大豫享,还要维持庞大的官员高薪体系。它就只能把这些费用先算出来,然后再分摊下去。

    钱不够,就印刷交子。需要多少就印多少,管你如何兑换铜钱去?于是任凭民间通货膨胀,渐渐交子一文不值。那就废止好了,再换个钱引的名头继续印。

    安宁的钱庄钱票设计,除了足额兑换铜钱、金银外,还兼营放款、存款等业务。并刊印发行钱票,用来做钱粮汇兑凭证。

    他只是把钱票改为双方的定向承兑,钱票上增加存贷人的签章画押,密码结算等安全措施,使商旅在经营旅行上免除了大量铜钱携带的烦恼。

    说白了,安宁就是在参考后世地下的钱庄模式去解决大宋商旅的烦恼。

    这种营运模式,难说比大宋的“金银铺、银铺、交引铺”高明多少。

    以大宋商家之精明,之前也未必没人看出这商机。只是如何具体营运,他们毕竟没有安宁来自后世的眼界。

    所以,在这个时代里,不管你有过多少类似的理财手段,安宁都不会打怵。

    因为这件事的背后,还有个更重要的东西,没有被这个时代广泛认知。那就是“信誉、品牌”的价值。

    如今大宋交子、钱引虽然也便于携带的,可那玩意贬值得厉害。几乎一天一个价,到手了就要赶紧想法子花出去。

    谁敢拿去做长途贩运的营生?还不要亏死!

    安宁却是根据眼下需求的特点筹划,背后全靠信誉和准备金制度,以及靖海忠义军的拳头支撑。

    何况安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