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章 明教传习录(第2/3页)  筑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然而那也是为了弘法方便。所以平江的明教分舵财势,一度冠甲东南。朱冲更加开始频繁出入时会,结交游客,宣扬教义。

    要说平江之地,四家园林风气最早。朱冲有子朱勔,颇善修莳园圃。而且其人眼光独到,每到一处都能将人家园林画龙点睛,致往来称誉更有盛名。

    会蔡京过平江,欲建僧寺阁。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朱勔父子不可,于是请试用之。

    朱冲居数日,请蔡京诣寺度地,蔡京至则见大木数千章积庭下,阴器其能。加上朱冲刻意的大把使钱,第二年蔡京就荐朱冲、朱勔于内廷得官。

    政和初始,今上颇垂意花石,欲建艮岳。蔡京讽朱勔语其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初致黄杨三本,今上甚嘉许。其后岁增。至政和中期极盛,舳舻相衔淮汴,号“花石纲”。

    朱冲、朱勔父子更在苏州设应奉局,靡费官钱,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

    又有徐铸、应安道、王仲闳等爪牙四出民间百计求索,连年不绝。民间备遭涂炭,甚至卖子鬻女以供索取,吴越不胜其苦。

    这就与明教的传教大业抵牾,所以上官教主就从秀州北去平江,数斥其劣。

    然朱氏父子一朝富贵,如何愿意罢手?其所惧者,不过上官教主丹药断绝,并护法方七佛、仇道人、郑魔王诸人勇武之故尔。

    父子阳奉阴违,遂邀约上官教主驻足平江,所居在直苏市中孙老桥。却暗奏“近闻的”明教诸事于蔡京,蔡京奏请派遣御史去江南查访东南。

    恰逢殿中侍御史刘豫越距,乱言讲礼制局故事,恶了赵佶,“刘豫只是河北种田儿,他又怎懂礼制?”于是顺应贬刘豫为两浙察访使。

    刘豫在两浙地方稍有时日,就发觉明教势力渐成燎原之势。而且与平江的朱勔干系不小。并非他朱氏父子的“近闻”可以解释。

    甚至很多事件就是他朱家父子在自导自演!这个辫子被他抓在手上,朱勔还能如何?他不过一届无赖子的出身,文华、计谋都差刘豫不是一两级的档次,当真作茧自缚。

    不过刘豫的心思却与别人为官不同,他是出身务农世家,忠君念头淡淡。心中更多的还是此生功业,和自家势力的经营。

    大丈夫生于世间,孬好不讲,总要有些功业才不枉此生。既然京师的官场要考究门第,绝了他致君尧舜的念头,那他更加在意的,就是自己去栽培地方的势力。

    等到宋江起于河北时,刘豫就主动居间游说前参政侯蒙。想要朝廷招安宋江巨寇,把他们引来两浙、平江。那时的刘豫,已经存了对明教势力、宋江势力染指的念头。

    不料先是被安宁在汴河上的大手笔惊吓,接着侯蒙意外去世,招安宋江的事情已经和他没了干系。剩下的江南明教势力,那是无论如何也不想撒手。

    这时候,朱勔甚至都已经从手套变成了障碍。刘豫想要亲手掌控明教势力,别又什么时候无辜给他人做了嫁衣。

    朱勔被明教“反噬”的前车之鉴,刘豫深以为戒。

    其实上官教主的计谋也不容小觑,他虽然住进了朱勔为他安排的直苏市中孙老桥住所,却并不担心自己的意外。

    因为内门的俞道安已经打起了道门天雷主意,去永嘉想要劫掠林灵素。只要借的天雷来,上官教主觉得自己住哪里都是安全的。

    何况,方腊更在两浙广慕信众,频频施压平江城。

    可惜,上官教主终究只是神棍,不是真的神仙。因为安宁的逆天存在,俞道安没有借来天雷,南方却更加乌合之众,日渐失控。

    而朱勔,也已经必须要铤而走险了。

    因为朱勔和明教斗法整出的动静太大,刘豫也不敢揽过己身。说到底,自己拿捏朱勔是为了收拢明教势力,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