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章 郭药师的怨念(第2/3页)  筑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编的营寨大军,此外还有三万地方守备的民壮,都是由燕京汉人组建,战力完全超出朝廷估算。

    也就是说,赵佶和大宋朝廷,的确在郭药师的身上看走眼了。他这个人其实不贪财货,他要的是功绩,和历史的定位。

    本质上,他郭药师就是一届枭雄。上个历史循环中,大金南侵时候,郭药师也曾殊死抵抗过翰离不,虽然从头到位才抵抗了两天。

    但那是因为郭药师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是打不赢翰离不,那时候他就立马投降了金国,还成为灭宋先导,最终制造了“靖康之难”。

    郭药师尽知大宋河北防务的虚实,翰离不能以孤军驻兵汴城下,约质纳币,割地全胜而还。与他郭药师熟悉大宋的底细情形,有着莫大的干系。

    至于郭药师的常胜军与大宋的燕京守军那些日常摩擦,以及张觉之死对郭药师的震惊,那都是胡扯蛋。这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一口气不顺了就要翻脸不认人。

    实际上,还是大辽“怨军”时候,耶律余睹就在怀疑郭药师的不安分:“所谓怨军,未能报怨于金,而屡怨叛于我辽。苟我军不来,锦州必为怨军所破,则数万居民危殆也。”

    于此,郭药师性善多变,反复无常的人品早已初露端倪。而怨军此后也确如耶律余睹所说,成了大辽的亡国之患。

    甚至郭药师的反复也招致了金国的怀疑,郭药师在第一次围汴京之役中立下大功,翰离不却很不信任他。回燕京后,就召常胜军将佐数十人来问:

    “大辽天祚待汝如何?”郭药师回答:“天祚待我等厚。”

    翰离不又问:“赵皇如何?”郭药师说:“赵皇待我等尤厚。”

    得!翰离不道:“天祚待汝厚,汝反天祚。赵皇待汝厚,汝反赵皇。我今日却无金帛与汝等,汝定亦反我。”遂当庭棒杀常胜军众将佐数十人。

    郭药师仅以身免,不过家财却尽失。《大金国志》曰:大金虽以权宜用之,其心岂不疑之哉?始夺其常胜军并器甲鞍马散之,继夺其家财没入,药师得不死幸矣。

    这些故事,自然是安宁从后世的史书上读来。甚至郭药师本人,都不相信自己是那样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郭药师如今想的,还是做河东折家那样的国之柱石。

    可是安宁不相信他啊,把你郭药师留在燕京,那就是在给大宋找不自在呢。但是怎么处置郭药师,安宁却一直没能想出太好的办法。

    如今的燕京城,除了常胜军五万编定外,还有西军以及河北禁军大约五万,分别归属谭稹和王安中指挥,其后谭稹又组建了万余义胜军,也只是属于地方民社的义军性质。

    靠这些人想要对抗郭药师的七八万常胜军显然不太可能。哪怕已经致仕的童贯再次起复,指挥数万西军在河北之地不断“剿匪”,安宁也没有把握完全解决郭药师的麻烦。

    最后只好是福记过来开分店了。燕京的福记分店规模宏大,老板谭稹的口袋更不差钱,所以一下子请来八百多海州工匠给他加班加点地搞建设。

    谭稹每天都要过来监工,按照内行的生意人说法,这家开办在燕京的福记分店年入三十万贯不成问题。因为它不但能满足燕京百姓所需,还可以辐射辽东呢。

    所以谭稹甚至还曾邀请郭药师、王安中一起入股。但是郭药师都在为养军发愁,他哪来余钱搞生意?也没那个心情啊。王安中则忌讳汴京城里太子的看法,也是婉谢了。

    谭稹好生惋惜,一年三十万贯的收成!一个月就是三万贯,一天就要一千贯呐!所以必须赶工!为了让这些海州工匠卖力气,谭稹把伙食搞得极好,甚至超过禁军的临战犒赏。

    本来就是临战来的!这八百海州工匠都是靖海忠义社的精锐,清一色的钢臂弩、手雷装备。甚至如果不是担心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