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一章 偏爱李咎的尤老太爷(第2/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个组织方是谁,授课的是谁,知识的最源头是谁……他们真的都只是平民吗?未来还将涉及到多代“技术员”之间身份变换,上一代老了死了,下一代怎么选拔?用什么决定谁可谁不可?

    所有的坑都指向李咎其实在暗搓搓地搞一个和科举的体系非常相似的农学体系,只是上限暂时不如科举的上限高。它照样可以让最底层的人完成身份的飞跃,“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尤南十分为难,之前请郑适道回护李咎,是因为李咎手上的好东西简直能延续国祚,并不是因为他认可赞同李咎的理论。现在如果他要出面为李咎的农学技术站张目,就等于是让他自己在科举的主干上砍一刀。

    尤晋倒是没觉得如何,还认为是他爹想多了。他爹算是对这个古板不知变通的二儿子绝望了,他还不如他女婿呢,傅小贵都看出来了李咎的“居心叵测”还随信来帮着李咎出主意。

    傅贵儿因出身贫苦,知道哪怕增加十分之一的收成,对天下人而言也十分重要,因此他对李咎的这个“技术站”非常支持,也想到了后续的关键问题是怎样才能保证这个技术站不沦为宗族争权夺利的工具,不沦为一个好看的摆设。

    尤南对傅贵的身世知之甚详,在傅贵坦白以前,尤南都想不到世上还会有老鹰崖那样的地方,还会有那么凄惨的人生。因而本该直接把李咎的主意敲回去或者阉割成工部底下的一个主簿的活计的尤南犹豫了。

    尤南也好,老郑也好,包括老杨老吴,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学的是“达则兼济天下”,是“民贵君轻”,即便一切学术到最后都是他们实现政治抱负的工具,或者是他们的求道的根本,然而学进去了就是学进去了,很难不受其影响。

    尤南纠结了好几天,也趁着天朗气清的日子去金陵的郊外转了转。

    他看到了李园的大棚在金陵的郊外矗立着,人们谈论这个东西配上土化肥特别好使。播种的时间可以提前,成熟的日子可以提早,冬季也可以种点菜蔬。

    人们说这是别处发明的好东西,可叹人家不藏私,就这么拿出来教给大家随便使用了。今年时间赶着,只有少数几块地用上了,明年还能有好几倍的地可以用上大棚,明年的收成一定非常好看。

    人们这样议论时满脸都是激动的颜色,他们并不是人人都知道大棚、种子、土肥法都是李咎弄来的,也并不是知道的这一点人都对李咎感恩戴德,但是他们因为这些东西获得了更好的未来。

    显然李咎也并无所谓人们是否知道他的功劳。

    尤南走了两圈,最后回到书房长吁短叹地写信全老郑和大杨(杨梦仙)去了。

    农业技术站和胥吏考核这事,虽然是李咎想得美,可是这又不是没先例。以前科举也考过法曹军曹的,武举不也是定科嘛?各位大佬放轻松,李咎的杂学也就是多几个不入流的胥吏罢了,威胁不到咱们,横竖想当官的还是得考科举。

    果真犹豫时,想想百姓,想想张载,想想孟子,想想天下。说说520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