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一章 吴先生见闻录(第2/3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想了一下路上的见闻。青山县虽不如金陵等地繁华,可是热闹啊,充满了黎民的活力。</p>

    随从又道:“茶棚凉亭特别多,卖早点的时间也早,几乎和京城一样。”</p>

    京城的官员早起当值时间极早,尤其是夏季。早上如果不吃点东西垫垫肚子,说不定就要饿大半天。因此京城大多数官员都有早起出门先买点食物的习惯,这就导致京城的一些专门卖早点的摊贩出摊很早。</p>

    其他地方的人一般只吃两顿饭,一顿在上午,一顿在午后,有些富贵人家多吃一顿宵夜,不常见。需要额外吃一顿早点的人也有,但是不常见,并且多半会在自家开火,或者直接拿前一天夜里剩下的凑数。</p>

    但是青山县的早点铺子是天色蒙蒙亮时就开始叫卖的,只比京城的晚一点——说不定差不多同时,只是他们到得晚,故而没看见准确的时间。</p>

    另一人又补充说:“大多数人家都吃三顿饭。”</p>

    理由是卖炊饼的小贩和酒楼的水牌都按三顿饭设的。</p>

    吴书生道:“百姓的生活虽然好了些,但是平白多加一顿饭,一年要多三分之一的开销,他们未必就乐意。除非粮价极低,能让他们乐得多吃一顿……又或者劳动量很大,如果不吃,就会撑不住。”</p>

    随从道:“应该是后者。青山人很忙,几乎看不见闲人。”</p>

    这里的妇人都有一些别致的手工活要做,成年男子更是看不见任何躲懒的几个水泥窑以及不知道是做什么的作坊,人满为患。路上的行人也总是急急忙忙的,仿佛在奔命一般。</p>

    就是对面的学塾门口也挤满了人,那些人在等待学塾招收学生或是医学学徒义诊,等待期间他们也没闲着,缝补、编织都是常事,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还有人在对着学塾外的“拼音表”学认字。</p>

    人都是喜欢偷懒的,满城里找不出几个懒汉来,由此更显得青山县非同一般。</p>

    吴书生依照自己所知推论道:“民心可用,足见王县令为政不差什么。李先生可以给他们钱、粮,但是给不了这种精神气。”</p>

    随从道:“还有一件事……这里的人识字的太多了。”</p>

    “的确,懂道理的人多,看告示、看报纸的也多。”吴书生显然对李园的报刊并不陌生,路边的人手里拿的报纸是什么,吴书生一眼就认了出来。</p>

    “识字的多,知道礼义廉耻的也就多了,所以整个青山县的人风貌与别处不一样。那个‘拼音法’着实厉害,可笑这事本是咱们家最先发现的,因为有些短视不曾理会来,倒让张兄家抢了个先。着实可惜。”</p>

    另一人道:“路好走,这个水泥真是厉害,修路筑堤盖房,无处不可用,无出不好用。一到青山地界,走路都稳妥许多。”</p>

    “所以我才要亲自来看看。抱残守缺的人总觉得外面的说法夸张,我不信,果然我来对了。陛下已经为工部取中了水泥,可知其中必有厉害之处,不知其所以然,又如何说得出反对或者赞成?方才那向导说,李园出钱,要将青山县城城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