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四章:背刺(第1/2页)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啥玩意?    罚俸三月,禁足三天?    咋,是他宁阳侯缺那三个月俸禄吗?    底下的一帮御史呆立当场。    剩余的七卿大臣,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目露不解。    谁也没有想到,原本十拿九稳的事情,会在老天官的身上出了差错。    要知道,他们想要的可不是罚俸禁足了事,他们是要把陈懋彻底从朝堂当中驱逐出去。    最不济,也得是调出京师,去地方镇守,不再干预京中政务。    为此,他们甚至不惜折掉一个七卿重臣。    结果现在,就这么雷声大雨点小的草草了之?    一帮大佬还坐得住,但是底下的御史立刻就炸了锅了。    一个个的上前便道。    “皇上,平叛有失,招抚失当,致流贼荼毒百姓,岂可罚俸禁足了事?如此一来,各处大军争相效仿,不用心平叛,只消极不前,深有害也。”    “不错,皇上,大军出征,国库靡耗,自当剿除流贼,安抚百姓,宁阳侯迁延年许,却不能令地方安定,此实不可宽宥也,臣请皇上削去其中军都督府都督一职,回府闲住。”    这才是文臣真正的目的,宁阳侯自己身上也挂着中军都督府都督的职衔。    正因于此,他既有威望,又有能力,手中也有实权,才能成为勋戚自土木之后的顶梁柱。    这些御史们满以为自己大计将成,凭借此番打压勋戚的功劳,眼看就要平步青云。    结果却被老天官横插一杠,硬生生的卡住了,岂能不气?    一时之间,连对百官之首的敬畏都顾不得了,有不要命的,直接开口,道。    “皇上,臣弹劾吏部尚书王直,为罪臣开脱,扰乱朝局,请治其罪。”    面对着这么多气势汹汹的御史言官,王老大人却是连眼皮都懒得抬,就这么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凭他老人家的地位,还不是几个御史聒噪几句,就可以动摇的。    朱祁钰看着乱纷纷的朝堂,知道局面算是打开了。    但是还不够!    前面的局面实在太糟,尤其是金濂自承其罪,让文臣这边拿捏到了这次出征的把柄。    如今凭借王直的威望,虽然能够勉强压下,但是终究不是那么名正言顺。    想了想,朱祁钰偏头问道。    “于尚书,你主掌兵部,此事涉及出征平叛之策,你有何意见?”    于谦有些为难。    站在文臣的角度,他自然应该帮着打压勋戚。    何况这次也并非文臣无事生非,陈懋带兵出征大半年的时间,的确耗费了不少国库粮草。    虽然最后时刻被召回,是朝廷的原因。    但是他定下的招抚之策,也的确是迁延这么许久的原因之一。    要是最开始就下决心求战,自然不会耽搁这么久,也不至于临时回师,没时间处理手尾,导致流贼降而复叛。    简而言之,尽管其中有内情,但是朝廷毕竟给了足够的支持。    有军队,有粮草,但是最后平叛的结果不如人意,作为总兵官的陈懋,是要负一定的责任的。    区别只在于大小而已。    可是于谦同样也有顾虑,一则是天子的态度。    他倒不是怕得罪天子自己会怎样,而是此刻的局势,朝廷的一应防务,他都需要天子的支持。    而天子明显是有意要保宁阳侯的,要是于谦跟他拧着来,万一天子震怒,牵连到防务的推进,那是得不偿失。    何况于谦觉得,打压也要分个时候。    现在不是土木之变刚刚发生的时候,也先还在待价而沽,一时之间打不起来。    如今距离冬季越来越近,也先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举兵进攻。    这个时候,要是宁阳侯被黜落,勋戚人心惶惶,恐怕对大局也不利。    但要是站在王直这边,为宁阳侯说情,这帮御史真的闹腾起来,也不是好事。    所以犹豫片刻,于谦还是决定保守一些,开口道。    “皇上,招抚之策的确不当,一则迁延时日许久,二则未处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