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一章:智商在线(第1/2页)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慈宁宫。    却说朝会散了之后,金英拿着朱祁钰的那份手书,来到了慈宁宫的门前,罕见的有些犹豫着不敢进去。    想起早朝上郕王无赖一般的态度,金英也是头疼的很。    天知道一向和和气气的郕王,今天到底是怎么了,竟然如此闹脾气。    这接二连三下来,一次次的失利,只怕他又要挨上一顿训斥。    咬了咬牙,金英还是走了进去……    “这么说,是郕王一力坚持,最终外朝的那些大臣,不得已才答应了的?”    孙太后的反应,比金英想象当中要平静得多。    至少,没有像之前一样动不动就摔杯子,反而仔仔细细的拿着那份手书,认真的端详着。    金英小心的道:“回圣母,确实如此,今日朝会上,外朝的老大人们都立劝郕王和您以平顺为主,但是郕王一改往日张口闭口国家大义的样子,只说担心自己被天子归来后清算,故而一力坚持,要改嗣位为禅位,并写下了这份手书,具体缘由,内臣也想不通透。”    面对金英的疑问,孙太后嗤笑一声,开口道。    “这有什么想不通的,往日里,他一个闲散亲王,无权无势的,想要逼迫哀家,只能依靠朝廷大义,但是如今,局势已定,他自然就不必再伏低做小了。”    对于朝政,孙太后或许并不精通,但是这些日子下来,也了解了不少,何况无论外朝后宫,脱不开的便是人心算计,这种事情,往往是一通百通,没什么难的。    说着,孙太后将手书放下,道。    “不过这也无妨,一个名分而已,原也没什么大碍,不过有备无患而已,哀家也不指着这个拿捏他,倒是他这一番做派,定叫外朝那些大臣惊诧不已吧?”    金英回道:“圣母英明,外朝的老大人们,的确对此事颇有不满,但是碍于大局,不得不答应下来。”    孙太后嘴角扯起一丝嘲讽:“到底是个当宗室养出来的,得了几分颜色就开始卖弄,小家子气!”    金英没说话,但是脸上却浮起一丝不解。    照他的想法,诏书上头的小文章被郕王识破了,太后理当生气才对,但现在怎么看着,太后娘娘反倒有些高兴呢?    孙太后瞟了一眼金英,道:“想不明白?”    金英点头。    孙太后笑了笑,站起身来,缓缓道:“如你所说,这份诏书不过是有备无患而已,不管怎么说,郕王登基都是已成定局,以后就算是天子回来了,也不可能把他拉下来,所以这份诏书上头,怎么写其实不重要。”    既然不重要,那为何还要写呢?    金英没有开口问,因为孙太后已经回答了他:“这其实是哀家的阳谋!”    似乎是为了一舒这些日子来的郁闷之气,孙太后继续道。    “这些日子,哀家想清楚了,说到底,如今的局面,守住江山,守住京城才是最紧要之事,那些朝臣,无非也是因此,才跟郕王站在一起。”    “所以哀家其实没必要在这个时候跟他作对。”    “相反的,哀家甚至应该支持他,帮着他稳定好局面,守好了京城,才有机会迎回天子,以后的事情也才会有转机。”    咂摸着孙太后的话,金英渐渐觉出了点味道,试探着道。    “所以您其实并不是想真的在诏书上做手脚,而是想要让外朝的大臣们,看清楚郕王的真面目?”    孙太后点了点头,似是想起了什么,坐下来,叹了口气道。    “说到底,皇帝这次犯的错太大了,朝臣纵然口中不言,但是心中必然生出怨怼之心,所以哀家得帮他挽回来。”    金英明白了。    挽回人心,怎么挽回?    当然是顺着朝臣的意思来,再具体的说,这个当口,以江山社稷为重。    他们说让郕王登基,那就准他登基。    说要用禅位不用嗣位,也随得他们。    至少要让朝臣们看来,太后在一心一意的为国家计,这样一来,朝臣们对于天子的怨怼之心,才会渐渐散去。    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