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跳出那口井(第1/3页)  辛生明的世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按照大楚律,皇帝十二卫亲军,其中左右羽林卫是随身亲卫;太子亲军六卫,根据需要可以临时指定一卫作为随身亲卫;开府亲王两卫亲军,另设两营随身亲卫;开府国公一卫亲军,另设两队随身亲卫。目前大楚没有授开府的亲王和国公,不过十八镇节度使视开府亲王,亲军和亲卫数量享受同等待遇。这些亲军、亲卫都有编制,原则上由国家供养,加上同样由国家供养的九州各一军常备军、二十万昆仑关守军,组成了大楚的正规军。    没有开府资格的亲王、国公,以及其他勋爵,按照品级可以拥有不同数量的随身护卫,不叫亲卫,也不纳入正规军序列,属于私军,由他们自己供养。    各级将军的随身亲卫比较特殊,没有爵位的按照品级从本部挑选一定数量的人员充任,可以相对固定,也可以经常轮换,但这些临时亲卫在将军离职的时候要归建,不能带到别的部队。有爵位的将军也可以不要亲卫,只用自己的护卫,但护卫不能进军营,到底怎么选择就是将军自己的事了。    要是国力强盛,供养百万常备军对大楚来说不在话下,但大楚自立国以来就没真正强盛过,百万大军的支出使得国库越来越不堪负重,加上天下基本太平,于是在一些世家大族的游说下,第二代皇帝晚年就开始甩包袱。节度使的亲军改由各镇自行供养,九州军的军费,国库和地方各管一半,国库只负责十八卫中央军和昆仑关守军。    随着国力逐渐衰弱,到楚锋即位的时候,满编二十万的昆仑关守军只有十四万。中央军实编不到十万,皇帝的十二卫亲军除了左右羽林卫满编,其他的只有一半人;太子六卫编制还在,但只凑够一卫人,勉强维持着太子出京的仪仗。    九州军倒都是满编,但军备颓废,没多少战斗力,只能维持下治安执行下巡逻任务。    十八镇节度使那边,没什么野心的跟中央军差不多,只有编制没多少人。野心大的虽然表面上也是两卫,但以辅兵名义增加许多兵力,实力最强的东海节度使拥兵十万。吃谁的饭听谁的话,这十万大军肯定不会听皇帝的,昆仑关守军不动的话,都能跟皇帝分庭对抗。    后来经过楚锋的苦心经营,作为定海神针存在的昆仑关守军恢复了满编,一番操作后还让李泉兼任昆仑关镇将。皇帝十二卫基本满编,太子六卫也充实了一半。但作为李泉出镇昆仑关的交换条件,中央军被各世家大族掺进不少沙子,连皇帝亲卫的右羽林卫大将军都是世家大族的人。中央军都是老牌部队,内部的历史遗留问题太多,而且一直在京畿驻防没拉出去过,积重难返战斗力堪忧。反倒是各镇节度使偶尔能跟游牧部落或者山贼草寇打打杀杀,多少有些实战经验。    楚锋非常怀疑,如果东海节度使之类的造反,有多少中央军会听他指挥,就算听他指挥,能有多少战斗力?总不能全指望远在西陲的昆仑关守军吧,但“昆仑关守军不能轻动”是东大陆历朝历代传下来的铁律,有人造反也只能出动一半,而且经常鞭长莫及赶不上,最后只能效忠改朝换代后的新皇帝。因此楚锋想打造一支全新的绝对信得过的部队方便他调用,动过恢复太祖时代的太史监重建神道军的念头,但阻力极大,幸好娘子军横空出世。    娘子军是底子清白的新军,李平阳是亲外甥女很可靠。娘子军是在实战中发展起来的,成立以来连着打了四年仗,其中一年还是西出昆仑关跟西大陆的打,实战经验连昆仑关守军都比不上,进京两年打得中央军抬不起头。遗憾的是人少了点,而且全是女兵,兵种也单一。楚锋有心让娘子军进一步扩编,编入男兵并增加兵种,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但现在机会来了,还可以一举两得同时册封李平阳为公主了结二十年来的心愿。楚锋都想好了,如果有人以国库难以承受为由,反对纳入正规军建制的娘子军扩编,就不要国库出钱,几年前娘子军的军费还要内帑支持,现在娘子军富得冒油自己就能养活自己,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