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有个小九妹(第2/4页)  辛生明的世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案。从小到大填表格,杨阿姨说籍贯那栏填“青田”,所以辛生明高考后没选择京城的大学,非去了临安。因为除了籍贯姓氏,辛生明只有一条寻根线索:他们家男孩成年前都要学一门老手艺,他准备从这入手。    到了学校,辛生明想尽办法和青田籍的同学套近乎,为尽量多结识青田籍的同学,只要时间排得开,他什么课都去听,无心插柳,仅用三年拿了三个学位。当然,作为青城传人,中医学硕士拿得比较轻松,提出申请,再通过论文答辩就可以。    有着“学一门老手艺”的传统,按理说不能是独门单传,至少有个上规模的家族。经过打听,青田还真有个大家族有这样的传统,可惜人家姓周,也没有类似于“死辛活杨”的习俗,无论死活一直姓周。    辛生明最后了解到,辛氏郡望是陇西、雁门,历史最大聚居地在江右,青田只有零星辛姓。零星的也行吧,辛生明跟同学说如果在青田见到姓辛的长得跟他很像的,多留意下,也许是他远房堂兄弟姐妹。同学看看他直摇头,说姓辛的好找,长得跟他很像的,别说青田那样的小县,全国都不一定能找出几个。说起来辛生明长得极帅,帅到几乎分毫不能改的妖孽程度,而且没有一丝阴柔,借用李抑扬的话,如果不是从小一起长大,肯定以为他是假人。    同学指望不上,辛生明只好寻找别的途径。通过师门跟天下第三十小洞天青田大鹤天搭上线,参与集资在太鹤山下给自己建了座小楼。太鹤山下是青田地脉交汇所在,就算找不到祖居,也是回归祖地吧,有个自己的家——真好!    小九是锦官城的荣育院里的小女娃,也是烈士遗孤,除了他自己,小九是辛生明知道的第二个连父母名字都不能说的烈士遗孤,他们好像是同类人。他记忆中的第一站是锦官城,小九也在锦官城,锦官城突然出现个独一无二的荣育院……辛生明的思维开始发散。    荣育院这词以前没听过,倒是法蛮那边有个荣军院很出名,给伤残老军人住的,从字面意思类推,荣育院应该是专门抚养烈士遗孤的。辛生明基本上是锦官城人,自己就是烈士遗孤,这些年接触过的烈属不少,从来不知道锦官城有那样的机构——印象中全国都没有。最让辛生明激动的是,那小女娃的父母情况也是保密,比他更夸张只有个小名“小九”,名字据说没来得及起,姓什么也不知道。    难道说那荣育院不是常设机构,只有像他和小九这样的人需要的时候才临时启用?巴蜀是当年的三线核心区,据说一些密级最高的基地现在还在那边的大山里。小九连姓都没有,是父母的密级更高,还是他出来的时候比小九大得多已经会说自己的名字,所以幸运地保留了姓名?他们的父母说不定都还活着吧!    还有,他真的叫辛生明?辛生明——新生命,越想越不对劲!如果他是某个秘密基地出生的新生命,那“小九”会不会代表第九个,他是大哥小九是九妹?真是那样的话,说明那帮人越来越懒,连假名字都懒得起了。如果姓名是假的,籍贯会不会也是假的,那样的话,他这两年在青田折腾啥。    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二十多年,小九却刚刚出现,也许能从小九身上找到些线索吧。    荣育院在东南郊,从天府机场到杨阿姨家的路上,出机场后直接去那。一到地方,辛生明就心说不好,一个占地十多亩的大院子,簇新的院门右侧簇新的牌子上写着“荣氏育儿(国际)研究院”。“荣育院”三字竟然是简称,怎么不简称“荣国院”呢?还以为跟荣军院有什么关联呢。没想负责人笑咪咪地说:“我们用这简称就是为了傍名牌,人家荣军院是知名文化遗产来着,如非必要,我们对外只用简称不用全称。”    负责人的坦诚,几乎打断辛生明所有的计划,觉得还是不要心存幻想,照姐姐小时候的建议,尽早让自己足够优秀吧。    往里走着,辛生明不经意地问:“院里现在有几个孩子?”    负责人说:“机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