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4章 新王朝民变蜂起 王巨君招抚流民(第1/4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转瞬之间,就到了地皇二年(公元21年)的秋季。新王朝的人祸依然不断,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天灾更是不断降临。

    函谷关以东地区,秋雨绵绵不断,朔风南下,寒冷气候突然加剧。

    北方郡县,突然遭遇了数场严重的寒冻。严霜伤害豆类等庄稼,庄稼绝收,赤地千里,再次发生了一场场大饥馑。

    而新王朝的各级官吏,为了保住他们自己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却依然拼命地谄媚当权者,一边高喊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口号,一边不顾百姓死活地肆意搜刮和盘剥百姓,百姓民不聊生。

    那时,就是那些暂时还没有加入盗贼阵营的无辜善良百姓,也变得更加不安忧虑,惶惶不可终日。

    庶民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反叛的怒火燃烧大地。人们最终不得不铤而走险,奋起抗暴,以求苟延残喘而已。

    虽然此时,王莽的新王朝已经下令,减轻了私自铸钱的处罚,但为了维持一家人生计,铤而走险,违法乱纪,私自铸币的人,反而是越来越多了。

    加上邻居四舍跟知情不报者的连坐,男子被没入官府当奴隶,女子被收作官府的做奴婢的,人数往往以数十万计。

    各郡各封国官府,把犯法或者知情不报、连坐的男子装入囚车,用铁锁链套住妇女们的脖子,让妇女们跟随步行,一道押送到铸钱的钟官(首都铸币厂)监狱,进行关押。

    到达钟官监狱以后,官吏们就下令,强行拆散违法者的夫妻,强迫他们另行改配。

    结果,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家庭,是比比皆是。人们的怨怒到了极点。

    此时,仅仅因为愁苦、怨怒、反抗而死的人,就占到了犯法者的十分之六七。

    那些侥幸逃脱法律制裁的人,只得带领自己的亲朋好友,亲戚邻居,投靠流民集团,苟延活命。

    流民集团的人马更多,势力也越发强盛。

    2

    眼见四方流民蜂起,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新王朝的统治基础,新王朝君臣,越发着急焦虑起来。

    于是,王莽加紧下令,采取更加残酷的株连剿灭政策,对反叛者予以彻底的消灭。

    新王朝全国的官吏人民都清楚,新王朝民变迭起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新王朝荒唐的复古改制政策、苛酷的法令对平民百姓的残害,大小官吏对百姓无休止的掠夺、压榨和苛酷的统治。

    而以王莽为首的新王朝君臣,却假装糊涂,似乎根本就不愿意去弄明白,造成民变迭起的深层次原因。

    所以,当赤眉、绿林等各地流民蜂起,反叛如火如荼的时候,王莽君臣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惊慌失措地下令,立即派遣貌似强大的军队,去攻击和扑灭流民军队的反叛。

    然而最终,一切的白色恐怖,都已经无济于事。

    3

    上谷郡人储夏,见新王朝各地盗匪成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危害了百姓的生计生存。

    储夏就主动上书朝廷,向王莽毛遂自荐,请求前去劝说上谷郡流民军首领瓜田仪等首脑人物,放弃反抗行动,接受新王朝的招降。

    流民军首领瓜田仪等人,出生下层,占山为王,完全是被生活所迫,早就已经厌倦了违法乱纪,打家劫舍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遂向储夏允诺说道:

    “储大人:

    我们沦为盗贼,也是迫不得已。谁愿意背上奸人匪徒的恶名,受人唾骂呢?既然朝廷承诺既往不咎,我们愿意放弃反抗,归降新王朝,接受新王朝的安排。”

    瓜田仪等首领,接受储夏劝说后,瓜田仪就准备出发,向官府归降。

    然而,流民首领们对归降新王朝的意见并不一致。最终,流民军内部起了内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