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3章 人心思叛乱纷纷 权贵颟顸末日临(第2/4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生放心,我们李家饱受汉室大恩,当知恩图报,有所作为,辅佐汉朝廷,建立盖世功绩。”

    王况见说动了魏成大尹李焉,欣然大喜,于是开始与魏成大尹李焉秘密商议,准备起兵反抗新室。

    3

    王况遂替魏成郡大尹李焉,编写了符命谶书共有十多万字,散布天下,做好起事的舆论宣传。

    王况在符命谶书上面明明白白地写道:

    “布告天下:

    如今,王莽暴虐,残害百姓,生灵涂炭,文帝陛下在阴间也已经发怒了,开始在阴间号召督促军队,反抗王莽的暴政治理。

    在北方,文帝陛下已经通告了感念汉室大恩的匈奴汗国军民,在南方已经通告了越人。

    江中的刘信,已经与王莽结成了仇敌,发誓要报复汉室的冤仇,恢复和继承祖宗的事业,约定四年之时,将要出兵。

    江湖上有一个大盗,自称为樊王,原本姓刘,也是汉室的一份子,也已经聚众起兵,反抗王莽的统治。

    千万人将会成群结队,向京师长安和洛阳汇聚,不接受新王朝赦免的命令,要动摇新王朝的根基。

    十一年之时,将要全面进攻新室。那时,太白星会发出光辉,岁星会进入东井宿,文帝陛下的号令一定会顺利推行。

    特此布告天下,让天下百姓明白应天顺人的旨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顺汉则昌,逆汉则亡,人心归顺的至大道理,领悟人心思汉是天命所归,不要执迷不悟,盗贼主人不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王况还详详细细地写明了王莽部下的十一公等大臣最终的吉凶祸害,各有详尽的日期,总计汇编成为了内容有十多万字的符命图谶文策。

    其时,新王朝官吏百姓不堪新王朝的治理,人心思汉,王况编撰的符命谶书,遂迅速在全国各地散布开来,相信王况学说的官吏百姓越来越多。

    4

    不久,魏成大尹李焉与王况谋事不周,渐渐走漏了风声,他们反叛新王朝的阴谋开始败露了。

    一天,魏成郡大尹李焉,命令自己的属吏王科,去负责抄写王况编撰的那部符命图谶。

    属员王科对时局十分敏感,读了王况编撰的符命图谶后,不禁大吃一惊道:

    “哎呀,这部符命图谶,不是在宣扬汉室美德,鼓动造反叛逆,大逆不道吗?新皇帝忌惮符命,我辈参与其中,岂不是会被株连九族吗?”

    属吏王科立即携带符命图谶,逃离魏成郡,前往京师长安,向新王朝君臣,告发了魏成郡大尹李焉的阴谋。

    就这样,王况编撰的符命谶书,传到了常安皇宫里。王莽读到符命谶书,如临大敌,惊慌不已,闻听魏成郡属员王科的报告以后,更是如临大敌,急忙召集新王朝大臣,商议对策。

    王莽惴惴不安地对大司空王邑等三公说道:

    “诸位爱卿:

    哎呀,大事不好!符命图谶本是圣贤贤良所做,李焉、王况这些恶贼伪造符命图谶,岂不是要蛊惑百姓,公开造反,复辟汉室,与新室作对吗?

    朕绝对不应该掉以轻心,稍稍懈怠,让这等叛逆的事件造成祸害。”

    王莽自己,就是靠符命图谶发家的,当然很快意识到了李焉、王况等人伪造符命图谶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陛下英明!

    臣以为,伪造符命图谶,祸莫大焉。可以以妖言惑众,意图谋反,惩罚李焉、王况,避免谣言传播。”

    大司徒王寻建议道。

    “爱卿言之有理。

    来人啊,传朕旨意,立即派遣使者,前往魏成郡,就地逮捕魏成大尹李焉,交付司法官吏进行审判。”

    王莽迅速下令道。

    很快,魏成郡大尹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