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7章 天下乱贤良忧心 局势危君臣混沌(第2/4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拯救帝国于危难之中。”

    2

    “陛下英明睿智,机智过人,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开国君王。

    朝廷面临的这点小小的磨难挫折,有什么不能够克服的呢?何须我们这些卑微蠢笨的臣子瞎操心呢?

    万一触怒陛下,岂不是会吃不了兜着走吗?我还是循规蹈矩地办事和处理政务,何必让陛下不省心呢?”

    大司空王邑颟顸糊涂,死心塌地地效忠王莽,盲目崇拜王莽的才干和能力,害怕触怒王莽,只知道秉承王莽的意志办事。

    接到大司空议曹史范升请求面见,畅谈国家大事的请求以后,大司空王邑不喜反忧,沉吟道:

    “陛下不是常常教诲我们,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超越自己作为臣子的本分吗?

    何况如今,陛下已经完全掌控了朝廷的权力,拥有了发号施令的至高无上权利。

    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是想有所作为,也恐怕会遭受陛下的猜忌啊!

    我作为一个臣子,按照陛下的发号施令,去贯彻皇帝旨意,顺利地落实实施朝廷法令规章,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就行了,何必强行出头,惹陛下不高兴呢?”

    与朝中明哲保身的文武大臣一样,大司空王邑也认为,没有必要向王莽提出意见和建议。

    因为大司空王邑深知,与皇帝的政见不一,最终的结局,就是遭受皇帝的猜忌,被贬斥驱逐。

    对大司空议曹史范升等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大司空王邑根本不予理会。

    大司空王邑,遂向议曹史范升推脱说道:

    “范大人,你的真知灼见,王邑非常敬佩!无奈朝廷事务繁多,某人领受的改制重任繁重,恐怕没有机会,去听取接纳大人的意见了,请大人见谅!”

    王邑知道王莽疑心很重,皇帝的耳目众多,自己身边人也并不保险,不肯私下接见范升,听取范升的意见,落下私议朝政的罪名。

    大司空议曹史范升得到消息,更加绝望,不敢再向自己的上司大司空王邑进言进谏。

    “朝中衮衮诸公,诸位公卿大臣,大都颟顸愚蠢,只有国师公、大司空等人,还算明智。

    如今,大司空担心受到皇帝训斥,不肯接受属下诤言,我们人微言轻,还能够有什么办法呢?”

    就这样,新王朝在上位掌舵的人,日益糊涂昏聩,一个个刚愎自用,不恤民情;在下位的人,新王朝的贤良士大夫,却锥心沥血,痛彻心扉,贡献无门。

    新王朝大臣保住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要紧,歌功颂德、阿谀奉迎之风更加盛行。

    以王莽为首的新王朝君臣,都自以为是,拒不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新王朝帝国的战车,只有向无底的深渊,加速滑去,无人能够阻止。

    3

    眼见公卿大臣纷纷以谄媚君王上司为能事,新王朝的地方官吏,郡国守令等,也纷纷仿效。

    翼平郡(山东省寿光县)连率(郡守)田况等地方官吏,尤其熟知新王朝君臣的特殊喜好。

    翼平郡连率田况等地方大员,遂竭力附和、顺从王莽的心思,通过竭力搜刮民脂民膏的举措,去取悦皇帝和公卿大臣,表现自己对皇帝的耿耿忠心。

    不久,连率田况,逢迎王莽的心思,上书朝廷,向王莽提出建议说道:

    “陛下:

    如今,在陛下的英明治理下,天下太平,人民富裕,家资丰饶,安居乐业。

    臣探查发现,郡县官府,在调查人民的财产情况时,对民间的财产,大多估计不实,存在严重低估的现象。

    臣建议英明的陛下,立即下旨,予以纠正,以充实朝廷府库,满足平贼所需,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