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0章 荆州民不堪虐害 众豪杰啸聚绿林(第3/5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称为了“绿林军”。

    王匡、王凤兄弟没有多少学识,认为“绿林军”这个称呼不错,遂将属下的饥民将士,称为“绿林”豪杰。

    “绿林军”的声名,威震荆州。

    4

    荆州所属各郡县,无路可走的饥民、灾民,闻听“绿林军”势大,官军也奈何他们不得,纷纷拖儿带母,率领全家老小,一道前去投奔“绿林军”,请求暂时活命。

    数月之间,“绿林军”的队伍,就迅速扩大,集结发展到了七八千人之多。

    “绿林军”人马增多,声势也更加浩大,威震荆州各地,官军越发惧怕“绿林军”的攻势,不敢触怒“绿林军”将士。

    “绿林军”将士也以保命为原则,不到万不得已,并不敢主动去进攻郡县官军和官府官吏,遭致官军的报复。

    郡县官吏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

    5

    此时,南郡的张霸、江夏郡的羊牧等江湖豪杰,也几乎与王匡、王凤兄弟同时崛起。

    张霸、羊牧等人的势力,也越来越壮大,最终大都各自拥有了部众一万多人,成为了一方豪杰。

    各地饥民如火如荼的聚义,搅得新王朝的各级官吏坐卧不安,胆战心惊。

    纸包不住火。

    荆州、南郡等新王朝核心地带饥民、灾民反叛蜂起,四海不宁的消息,终于还是传到了京师常安。

    王莽得到盗贼四起的报告,非常担心,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急忙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对策。

    与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大司马董忠、国师刘歆,讨秽将军严尤等三公大臣商议之后,王莽决定剿抚结合,瓦解饥民的队伍。

    6

    王莽立即派出大批的朝廷要员,作为自己的钦差大臣,前往全国各地,去了解民变的情况,并颁发朝廷的大赦令,安抚赦免那些啸聚山林的强盗,号召饥民们,重返自己的故里,重操旧业。

    不久,王莽派出的钦差大臣,陆陆续续地返回到了京师常安。

    钦差大臣急忙进宫,向王莽汇报出使的结果,禀告招抚的情形。

    钦差大臣王钰,忠心耿耿,考虑深远,渴望朝廷能够妥善处置变乱,安抚百姓,使国家重归安宁。

    于是,钦差大臣王钰,就把自己看到的真实情形,老老实实地向王莽汇报说道:

    “陛下啊:

    微臣了解到,当初,在听了陛下公布的大赦令以后,强盗们都欢呼雀跃,庆幸自己,得到了朝廷的赦免。

    盗贼们都陆陆续续地放弃自己的武装,自动解散队伍,回归各自的家园。

    可是,过了不长时间之后,盗贼们就又会再次聚集起来,成群结队,打家劫舍,抗拒官军。

    对于盗贼们的反复无常,微臣十分不解。

    微臣就专门派人,去到强盗们中间,去认真仔细询问他们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违背自己的诺言,冒着杀头的危险,继续充当盗贼的根本原因。

    那些强盗,见微臣派官员询问,心里都十分委屈。盗贼们可怜兮兮地对微臣派去的人诉苦说道:

    ‘诸位大人啊:

    圣人有言,‘人之初,性本善’。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是人的本性。

    我们这些小民百姓,哪里是天生的坏人呢?我们也大多是一些心地善良,天性贪生怕死之辈。

    我们这些小民百姓,并不是生性就如此地喜欢作恶,就像那些贪鄙的官府官员们口里所说的那样,是什么天生的刁民、乱民啊!

    我们这些小民百姓,生活困顿穷困,日夜忧愁老小的生计,根本就已经是无路可走,无法生存了啊!

    我们也是无法可活,无路可走,才出此下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