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9章 琅邪郡吕母复仇 仗义民群起响应(第1/3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到了此时,百姓对新王朝是怨声载道,叛心日盛。

    为了求得生存,苟延性命,无论贫富百姓,豪族士庶,大家都自发地武装起来,保护自己。

    他们或者盘踞高山湖泽,当起强盗,或者建立自己家族的堡垒,建立家族队伍,保护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不受官府、盗贼侵害,捍卫自己的利益和生命。

    贫富百姓,豪族士庶,都依靠高山大泽,或者家族堡垒的险阻,与官府公开对抗,拒绝缴纳赋税佃租。

    地方官吏,郡县武装,根本就无法制服他们。

    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俸禄,地方官吏们只好装聋作哑,欺蒙哄骗,拼命地粉饰太平,蒙蔽上级。

    以致到了后来,各郡县的盗贼越来越多,有遍地开花之势。

    大路之上的旅人,也不敢独自行进,必须成群结队,结伴而行,商旅、粮食赋税的运输转运等,也受到严重影响。

    2

    那时,有临淮(安徽省盱眙县)人瓜田仪等,盘据在会稽郡(江苏省苏州市)的长州苑(江苏省吴县西南)一带,四处抢劫,造反自救。

    琅邪郡(山东省诸城)的吕母等,也聚集党羽几千人,兴起义兵,报仇雪恨,反抗王莽基层朝廷的苛政与暴行。

    吕母等,诛杀了暴虐的海曲(山东省日照)县宰以后,就乘船入海,占据海岛,当起了海盗。

    3

    当初,琅琊(山东诸城)郡海曲县,有一个寡妇叫做吕母。

    吕母丈夫早逝,留下了一个独生儿子名叫吕育,母子俩相依为命。

    吕育长大成人以后,在海曲(山东日照)县的官府里,当一名职务叫做县游击的小吏,负责掌管一方的巡察、缉捕之事。

    吕母的这个儿子吕育,虽然官职不大,但为人忠厚耿直,很受百姓们的喜爱。

    吕育工作认真,勤勉好学,对自己的母亲十分孝顺。母子相依为命,关系很好。

    吕育在完成自己的公务以后,就喜欢回家去经营他父亲给他们母子遗留下来的那一份家业。

    天凤元年(公元14年)的时候,有一天,因为吕育没按县宰王侃的命令,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善良百姓。

    县宰王侃勃然大怒,责骂吕育道:

    “你这个恶贼,身为一县游击,负责掌管一方的巡察、缉捕之事,却徇情枉法,放纵恶劣的刁民,不缴纳佃租赋税,真是岂有此理!

    你这不是公开与本县宰作对,收买人心吗?

    来人啊,给我把吕育这个纵容盗贼刁民的叛逆,给我下狱处死,以儆效尤。

    本县宰倒要看看,谁人敢于跟官府作对,抗交佃租赋税,违抗朝廷法令。”

    县宰王侃认为吕育徇情枉法,纵容百姓,不给上司面子。

    一怒之下,县宰王侃不问青红皂白,就找个通贼的借口,把吕育残杀了。

    县游击吕育,在琅琊郡海曲县有很好的名声,百姓们都知道,吕育是一个尽职尽责,一心为民的好人。

    县游击吕育蒙冤被县宰王侃无辜残杀,一经传开,群情激奋,一下子就激起了海曲县民众的公愤。

    4

    “孩儿无辜,却遭此冤屈,天人共愤!

    自古以来,官官相卫。朝廷的所谓法律和法规,不过是维护有权有势的官吏的利益,糊弄与镇压百姓的工具而已。

    县宰王侃这个恶贼,与他的上司、下属,关系密切,利害攸关。

    要想通过官府,找官吏们去为儿子伸冤雪恨,官吏们最多不过是说几句无用的安慰话,来打发为娘离开。

    孩儿你的冤仇,可能就永远也无法伸雪了啊!

    孩儿啊,你死得实在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