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章 王巨君遣使和亲 栾提咸识时归顺(第2/3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去围观处死叛逆的情景,以警示那些反叛者。

    4

    然而,新王朝的有识之士都明白,王莽的强权治理,新王朝的血腥的镇压,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新王朝面临的种种棘手的现实问题。

    有时,一个王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也可以用福无双降,祸不单行这句话来进行概括。

    祸不单行这句话,很多时候,似乎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集体,都是非常适用的。

    新王朝与匈奴汗国和亲的举动,只不过暂时缓解了两国的紧张关系,使北方边境地区,出现了稍稍的安宁,没有继续出现兵连祸结的情形。

    然而,新王朝的边境地区,依然是天灾人祸不断,百姓生活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不久,新王朝的四方边境又发生了严重的饥馑,甚至出现了卖儿鬻女、人吃人的现象。

    人民饥饿难忍,无法求生,经常为了一点食物、青草、树叶,就大打出手,发生残酷血腥的争斗。

    人们甚至易子而食,或者互相格杀,煮食对方的尸体,甚至挖掘坟墓中的尸体来食用,赖以求生活命。

    5

    谏大夫如普,那时正担任钦差大臣,奉命巡视和安抚驻扎在北方边境的朝廷驻军。

    见到边塞黎民百姓和驻军将士悲惨的景象,谏大夫如普,不禁心生怜悯同情之意。

    谏大夫如普心急如焚,忧心忡忡。

    巡视边塞完毕,谏大夫如普,就立即急急忙忙赶地赶回到首都常安,向皇帝回报。

    谏大夫如普忧虑边塞军民的窘迫处境,详详细细地向王莽报告了在边塞所见的惨景,并向王莽进谏说道:

    “陛下啊:

    微臣在北方边塞,所见到的黎民百姓、边塞军民的情形,简直是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微臣发现,帝国的士兵,长年累月,驻扎在那些寒苦之地,也是生活艰辛,个个怨声载道。

    边郡又没有充足的粮食和物质,可以供应帝国军队将士。

    微臣十分担心,最终的结局,必然是官军、官吏与平民百姓,为仅有的一点财物和粮食,进行拼命的争夺,以维持自己的生存。

    这样下去,势必不会长久,会有不可预知的诸多灾难事件,突然发生。

    现在,匈奴汗国单于,刚刚与帝国和好。我们应该趁此机会,解散边塞的讨伐部队,减轻边郡军民的压力,让他们休养生息,得以生存下去。

    否则,臣恐怕后果难以预料。”

    6

    王莽接奏,知道谏大夫如普所说的,全是实情,心里犹豫不决。

    王莽立即下旨,交付庭议商讨解决。

    校尉韩威等军人集团,渴望建立战功,获取封爵采邑,谋取他们自己的利益,坚决反对谏大夫如普撤军的意见。

    校尉韩威等将领,建议王莽说道:

    “陛下:

    凭我们新王朝的强大威力,去吞并匈奴汗国,就好象吃掉口里的跳蚤和虱子一样容易。

    臣愿意求得勇敢的士兵五千人,去边塞杀敌,消灭匈奴汗国。

    我们不需要携带一斗粮食,就可以前行。饿了,我们就吃敌人的肉;渴了,我们就喝敌人的血。

    臣相信,凭借陛下的天威,我们新王朝的大军,一定可以在匈奴汗国的境内,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杀得敌人丢盔卸甲。”

    王莽闻言大喜,称赞校尉韩威道:

    “爱卿所言,十分豪壮,很有军人的气魄,大长我朝廷军民的士气。”

    王莽十分嘉勉和欣赏校尉韩威的豪言壮语,当即提升校尉韩威,担任将军。

    激情过后,王莽还是终于冷静了下来,做出决断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