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新大帝一意孤行 诸边塞危机深深(第1/2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北方边塞之上,新王朝对匈奴汗国的战事,依然没有一丝取得胜利的迹象。

    王莽新王朝对四方蛮族的外交政策,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乖戾和错乱起来。

    就连依靠当年班超苦苦经营而收复,一向忠于中原王朝的西域各国,也发生了巨变。

    西域各国的君王首领,也逐渐对新王朝的乖戾政策,产生了不满和怨恨,萌生了反叛之意。

    当初,西域乌孙王国的大昆弥(大国王)和小昆弥(小国王),都曾经分别派遣自己的使者,前来新王朝,向皇帝进贡朝贺。

    大昆弥是中原汉王朝刘氏皇室的外孙。而小昆弥,则是前国王与胡人妻妾所生的儿子。

    但乌孙王国军民,大都对前国王与胡人妻妾所生的儿子归附,十分信任他们的小昆弥。

    那时,新王朝与匈奴汗国的关系已经彻底决裂,十分紧张。

    在匈奴汗国与新王朝接壤的边界上,新王朝的边塞城镇,也多次遭到匈奴汗国军队的侵略和掠夺。新王朝的边塞城镇军民,苦不堪言。

    王莽从亲近的大臣口里,了解到了乌孙王国内部的情形,知道乌孙王国的官吏百姓,大多亲近和归附胡人妻妾所生的小昆弥(小国王)。

    王莽因此决定,改变汉王朝的国策,拉拢和讨好小昆弥,试图博得乌孙王国小昆弥的欢心,借助乌孙王国的力量,去牵制和制衡匈奴汗国。

    在举行欢迎乌孙王国使节的国宴之上,王莽暗示新王朝的侍者王奎等,故意带领小昆弥的使节,坐在了大昆弥使节的位置之上,以示对乌孙王国小昆弥的看重。

    2

    保成师友祭酒满昌,不知道侍者王奎这样安排,是出于皇帝的秘密授意。

    保成师友祭酒满昌,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合尊卑礼仪,严重违反朝廷制定的礼制礼法规矩,就向皇帝上奏章,弹劾安排席位的侍者王奎道:

    “陛下:

    夷狄之国,因为中国讲究礼义,是礼仪之邦,不以强权威胁,所以敬仰我们,对我们表示顺服。

    大昆弥是乌孙王国的大国君,而小昆弥不过是乌孙王国的臣属而已。

    现在,我们却安排臣子的使节,坐在国君使节的上位,这怎么能说恰当呢?

    侍臣这样做,明显违背了朝廷礼仪的原则,不是安抚夷狄,让他们心服口服的办法。

    微臣以为,受朝廷派遣,担任招待的侍者王奎,错安了两位使节的位置,是犯了大不敬之罪!

    请陛下严厉治罪!”

    3

    王莽当然不能够明确无误地告知保成师友祭酒满昌,侍者王奎的安排,那是出自皇帝的授意。

    王莽勃然大怒,责怪满昌道:

    “保成师友祭酒满昌多嘴胡说,不懂得国家大计。王奎这样安排席位,自然有他的道理。

    满昌不务正业,没有尽好辅佐太子责任,反而满嘴胡言,非议朝政,实属多管闲事的行为。着即罢免满昌保成师友祭酒的官职。”

    保成师友祭酒满昌一心为国,仗义执言,纠正朝政失误,反而被罚,群臣大都愤愤不平,沮丧不安。

    大昆弥的使节回国以后,急忙将受到的羞辱,回报了大昆弥。

    大昆弥知道自己是汉王朝外孙的缘故,遭到新王朝君臣的忌恨,对新王朝君臣的处置十分不满怨恨,渐渐对新王朝失去了敬意。

    新王朝自王莽登基以来,实施的贬低蛮夷地位,对四方蛮族既不讲恩惠,又不讲信用的错误决策,日积月累,使新王朝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威信和统御四方蛮族的能力。

    不仅是西域乌孙王国大昆弥,对新王朝产生了怨恨,西域其他王国,也渐渐地不愿意接受新王朝的统御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