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章 事与愿违除弊难 百姓激愤生怨言(第2/3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廷颁布的那些不合权贵利益,触犯既得利益者权益的改制措施,都自然而然会受到他们的竭力阻挠,最终被他们撇在脑后,成为糊弄百姓的一纸空文。正如当初大司空师丹土地改制的措施一样的结局。

    到时候,陛下这些不切实际的改制措施,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因为欺骗愚弄百姓,而遭致百姓的抗议,激起民怨,引来百姓的抗拒,危害社稷的稳定。

    这正是我严尤深深忧虑的。好心办坏事,善政变恶政、苛政,这不是没有先例。”

    王绍等大臣听后,恍然大悟道:

    “太中大夫大人果然见解高明,眼光独到,看到了我们不能够预见的深层次的东西。

    如此下去,岂不是又会善政变恶政、苛政,招惹百姓的愤怒嫉恨了吗?”

    “的确如此,这正是严尤深深忧虑的。严尤一定要抓住机会,说服陛下,去堵塞这些漏洞。”

    然而,太中大夫严尤的努力,却未能扭转王莽的心意。最终的结果,正如太中大夫严尤的预料那样。

    新王朝的改制新政,实际运作起来,完全变样。改制新政,不仅没有给万千百姓带来好处,反而大都成为了贪官污吏敛财害民、搜刮百姓的苛政。

    3

    王莽此时,却沉浸于新政必将成功的喜悦中,完全没有意识到,新政可能产生的种种弊端,以及实施过程之中,人们可能的抗拒。

    王莽心急,心浮气躁,一向喜欢肆意折腾。不久,王莽又闲不住了。

    王莽又下诏,改变大汉朝廷原有的税收政策,公布实施新王朝新的税收政策。

    王莽发布诏书,宣布新王朝的税收政策说道:

    “布告天下万民:

    税收政策,牵扯千家万户,涉及各阶层利益,决定帝国根基的稳定,不得不慎之又慎。

    前朝君王昏聩奢侈,大臣贪腐颟顸,户口赋税严重减少,致使朝廷国库空虚,皇室内宫凋零,开支捉襟见肘,百姓民不聊生的情况由来已久,已经危及帝国根基和繁荣稳定。

    朕深为忧虑,常常夜不能寐,苦思良策。户口赋税的改制,已经刻不容缓。

    如今,朕之所以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冒着触犯豪族大姓的危险,推行利国利民的改制新政,乃是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天下黎民百姓的长远利益着想。

    朕依照古书《周礼》的规定,制定我朝的户口税收政策,希望天下官吏百姓,立即无条件执行,不可违背君命:

    凡有田地的地主,不耕种、不种植,任凭自己的土地荒芜的,称为‘不殖’,必须要罚交三个人的赋税;

    无论是在城市和农村中,自己的房宅前后,不种植树木的,称为‘不毛’,必须要罚交三个人的布匹;

    平民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处罚布匹一匹。

    那些缴纳不出布匹赋税的贫民,则应为官府做工服役。由官府负责,为这些贫民,提供衣食工资。

    凡是在国家的山林水泽,从事开采金矿、银矿、铅矿、锡矿的工人,捕捉鸟兽的猎人、捞取鱼鳖的渔夫,以及从事畜牧业养殖的牧民,种桑养蚕、织布纺线、缝纫编织的技术人员,工匠、医生、法术师、算卦、祭司等专业人员,及有其他技能的人员和小贩、商人等等,全都要在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内,自觉自愿地向官府申报自己的经营所得。

    由地方官府,除去他们的成本以后,再在纯利之中,征收十分之一的额度,作为所得税(贡税)上交。

    胆敢不自行申报自己的纳税情况,或者申报情况不实的,官府除将没收他们的全部财产以及经营所得外,还将处罚他们,为官府义务服役一年。

    此诏书,从发布之日起,即成为法律,立即实施,不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