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章 安汉公加尊九锡 汉群臣推崇功绩(第1/5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其实那时,以太中大夫严尤、刘歆为首的眼光独到、具有远见卓识的大汉朝廷的文武大臣,大都心知肚明,深知王莽的心思。

    见安汉公王莽搁置治河,太中大夫刘歆等人,心里十分失望。

    刘歆控制不住自己失望的情绪,不时与头脑一直非常清醒的太中大夫严尤等大臣一道,在私下里议论此事。

    太中大夫严尤,对王莽的心思看得明白,直言不讳地说服好友刘歆道:

    “子俊大人:

    你不要为此事着急忧虑。

    你也应该知道,治理黄河,绝非易事。不仅需要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支持,而且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如今,国库空虚,财力窘困,矛盾重重,人心不齐,怎么可能实现呢?

    子俊大人聪慧,一定知道安汉公大人的心思。

    在下猜度,安汉公大人声称治理黄河,其实力所不及,不过是一种获取民心、安抚百姓的策略而已。

    安汉公苦心孤诣想要立即完成的,是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利和声威,永垂青史。”

    “伯石大人看得非常明白,子俊如梦初醒。

    既然安汉公大人的心思并不在此。我们何不帮助安汉公大人,完成自己的伟大心愿,然后,再说服安汉公大人,去完成治理黄河,造福后代的惊天伟业呢?”

    太中大夫刘歆建议严尤道。

    “子俊大人说得很对!安汉公大人志向远大,我们就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帮助安汉公大人完成心愿!”

    太中大夫严尤也赞同道。

    2

    到了此时,大汉朝廷的文武百官,很多都十分清楚王莽的心思究竟在哪里。

    少傅大司空甄丰,大司徒马宫,右将军甄邯,太中大夫严尤,太中大夫刘歆等三公四辅大臣,秘密协商以后,纷纷向太皇太后提出建议,努力促成王莽完成自己的心愿。

    于是不久,王莽亲密的战友少傅大司空甄丰,大司徒马宫等大臣,联合上书太皇太后,建议道:

    “太皇太后陛下:

    从前,周成王刚刚当政,年纪十分幼小,无法亲自理政,处理国事。

    周公就代替周成王,处理国政七年。

    周王朝国家的根本制度,才最终得以顺利地厘订完成。

    而今,汉朝廷的情形,与当年周王朝相似。

    安汉公大人辅佐大汉幼主,辅弼国政,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但是已经确立了礼制礼法等各种制度。

    明堂、辟雍(太学)和灵台等等皇家设施的兴建扩建,也仅仅只用了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宣告大功告成。

    这虽然托赖太皇太后陛下的英明领导和祖宗神灵的庇佑,但也与安汉公大人的精心安排,运筹帷幄,密不可分。

    安汉公大人超越先贤的卓著智慧和能力,建立的赫赫功劳,由此可见一斑。

    这也充分表明,安汉公大人的能力超群。

    朝廷有安汉公大人当家作主,担任宰衡,实在是大汉天朝的幸运。

    所以,臣等建议,应该再次提升安汉公大人的功勋和威望,讨论尊崇安汉公的九锡之法,把宰衡的地位,提高到所有的亲王侯爵之上。

    如此,必然能够增强安汉公大人的权威,更有利于社稷复兴的千秋大业。”

    太皇太后对这个建议十分认同,同意三公四辅的意见道:

    “诸君说得很对!

    安汉公大人的智慧能力十分突出,而又功勋卓著,对国家忠心耿耿。

    的的确确,应该提高安汉公的地位,把宰衡的地位,提高到所有的亲王侯爵之上,有利安汉公大人领导群臣,建立复兴帝国的千秋伟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