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章 彭司空急流勇退 王司马独揽朝政(第1/6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到了此时,大司马王莽,不仅仅是处理国家大事,诸事顺利,声望日隆,而且他的手下,已经是人才济济,英才辈出。

    大司马王莽更加雄心勃勃,踌躇满志。

    刘歆、严尤等著名士大夫,王莽的堂弟王舜、王邑等文武大臣,成为了王莽的心腹骨干,重要谋士。

    侍中王邑,是王莽的伯父王商的第二个儿子,此时在朝中担任侍中之职。

    王莽让他们各司其职,作为自己的坚强后盾。

    王莽任用甄丰、甄邯等亲近大臣,去主管朝廷的弹劾及司法刑狱等要务;

    任用平晏去主管朝廷机要;

    任用刘歆(刘秀),去掌管起草诏书文告;任用孙建,严尤去负责军事。

    甄丰的儿子甄寻、刘歆的儿子刘棻、涿郡人崔发、南阳郡人陈崇等贤良士大夫,都因为才干卓著,品行优秀,博学多才,而受到王莽的器重任用。

    而王莽的堂弟安阳侯王舜,更是受到王莽的重视。

    安阳侯王舜,受到王莽的重用,十分感激。

    于是,安阳侯王舜,常常利用觐见太皇太后陛下的机会,在太皇太后的跟前,竭力赞美王莽朝政的治理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你可是慧眼识英雄,善于任用贤才。

    大司马大人一片公心,大公无私,办事干练认真。

    他的外表虽然严厉,不苟言笑,但言谈举止方直无私,办事果断利索,堪称表率。

    如此下去,国家中兴,指日可待。”

    太皇太后听了安阳侯王舜对王莽的称赞,笑逐颜开,赞同安阳侯王舜的意见说道:

    “舜儿说得有理。

    大司马大人在哀家的面前,一直都是忠心耿耿,尽忠职守,令人钦佩。

    他坚持或者推让大臣们建议的事情,表现得慷慨激昂,大公无私,十分刚正。

    他常常叩头涕泣,说服哀家,令朕感动流泪。

    一个好汉三个帮。虽然如此,依然希望舜儿,多多襄助大司马等三公大人,辅佐皇帝,完成复兴大汉的伟业。”

    “多谢太皇太后陛下!

    王舜一定将太皇太后陛下的旨意,传达给大司马大人,让我们共同携手,建立一个太平盛世,青史留名。”王舜称颂道。

    从此以后,有了安阳侯王舜在太皇太后陛下面前的帮助,王莽处事,更加得心应手。

    王莽想要做什么,只需要略微做出一点暗示,底下的谋士们,就会按照他的意图,提出建议,做出方案,上奏太皇太后,请示太皇太后批准。

    对上,王莽争取到了姑姑太皇太后的大力支持,对下,王莽让大臣们感受到了他的谦恭可信,无偏无私的品行。

    王莽的施政措施,进行得更加顺利,收效良好。

    2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八月,大司马王莽下令,召集大臣们研讨国家大事。

    王舜、王邑、严尤、刘歆、甄丰、甄邯等重要骨干大臣,都积极踊跃参与议事。

    诸事顺利,方案很快就研讨完毕,准备立即付诸有关部门官员去实施。

    大司马王莽以及亲近的大臣王舜、王邑、严尤、刘歆、甄丰、甄邯等,都心情愉快,十分满意。

    大司马王莽见状,心里十分欣慰,他面目慈祥,兴致勃勃地总结道:

    “诸君,今天的议题,我们就讨论到这里。

    多谢诸君的努力,献计献策!

    请诸君下去,立即安排实施,不得拖拉推卸,以免延误国家大事!”

    大司马王莽处事谨慎,似乎意犹未尽,有些不放心。

    王莽庚即询问道,“请问诸君,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