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王巨君立下雄心 红阳侯被黜驱离(第2/8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马大人:

    当初,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在觐见皇帝之时,有关部门官员,迎合掌权大臣的意见,对单于的处所安排有所欠缺,致使单于一直耿耿于心,不能够释怀。

    请大司马大人,立即安排有关官员,施恩于他,安抚单于,以保边塞安宁。”

    严尤终于开口,建议王莽道。

    “严大人高瞻远瞩,言之有理。

    匈奴汗国乃边塞强国,一举一动,都事关大汉安危,不得不慎之又慎。

    莽立即禀告太皇太后陛下,下旨安抚单于,给予单于厚重的赏赐和安慰。”王莽赞同严尤意见道。

    “诸君:

    如今,国家衰颓,百姓窘困,兴利除弊,拨乱反正,都在我辈身上。

    如果我们精诚团结,定会建立千秋工业,名垂青史。诸君多多努力!

    诸君,你们今天的意见都很好,莽立即禀告太皇太后陛下,立即实施。

    请问诸君,你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王莽的态度更加诚恳。

    “没有了,大司马大人。”甄邯听到王莽同意尊崇自己的岳父大司徒孔光,要避嫌疑,不好直接表态,此时终于搭话说道。

    “既然如此,我们今天就讨论到此。

    诸君,莽对天发誓,莽愿与诸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会忘记你们的功绩。

    让我们一道精忠报国,完成复兴大汉的千秋伟业,名垂青史。”王莽激励战友们道。

    “多谢大司马大人信任!我辈一定努力!”战友们慷慨激昂地齐声发誓道。

    3

    战略既然已经确定,汉朝廷申明法纪、凝聚人心的行动,在王莽的亲自领导下,大张旗鼓地迅速开展了起来。

    在太皇太后陛下的强力支持下,汉朝廷政事,逐渐走上正轨,大汉朝廷的实权,也十分良好地掌控在了大司马王莽的手中。

    虽然朝廷局势对王莽是越来越有利,但王莽并没有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而是更加谦逊。

    在朝廷举行典礼仪式,以及朝会之时,王莽都以谦虚低调的姿势,对待大司徒孔光等三公大臣。

    王莽率先垂范,对大司徒孔光处处尊重,近乎毕恭毕敬的地步,千方百计地获得孔光的支持。

    朝廷大事,事无巨细,王莽都喜欢拿去与大司徒孔光商议探讨。

    而且,王莽还大力引荐孔光的女婿甄邯,担任侍中、奉车都尉一职,对甄邯也十分亲近信任。

    大司徒孔光越发对王莽和太皇太后感激涕零,乐于听从王莽驱使。

    其他三公九卿,文武大臣,见大司马王莽礼贤下士,对孔光如此谦恭,还有谁,敢不对大司徒孔光毕恭毕敬,乐于听从三公大臣的调遣呢?

    4

    王莽从尊崇大司徒孔光做起,凝聚贵族官吏人心,获得贵族官吏支持的行动,很快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王莽低调为政,处事十分谨慎,讲究策略的行为,迅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收获。

    王莽对大司徒孔光的尊敬和信任,让当初曾经因为王莽重新上台大人大司马,而惴惴不安的孔光,彻底放心了。

    大司徒孔光乃三朝元勋,多次经历宦海风波,当然十分清楚,王莽在太皇太后心里的重要地位,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

    于是,大司徒孔光投桃报李,对大司马王莽也言听计从,积极配合工作,与王莽的关系,非常默契。

    王莽见大司徒孔光驯服,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王莽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战友刘歆、甄丰、甄邯、王舜、严尤等商议,决定开始实施自己制定的兴利除弊的国策,决心力挽狂澜,一扫汉朝廷的颓势。

    5

    到了此时此刻,大司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