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 汉贤良谏阻皇帝 王巨君韬光养晦(第1/9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那时,前凉州刺史杜邺,也对皇帝亲信驸马都尉董贤等佞臣,放纵外戚新贵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横征暴敛百姓,祸害朝廷十分痛恨。

    见皇帝下旨,征求对朝政的意见,杜邺遂以贤良方正的身份,回答皇帝的策问,讽喻规劝刘欣说道:

    “陛下啊:

    臣听说阳尊阴卑,是上天之道。因而男子即便卑贱,仍然各自是本家之阳;女子即便尊贵,仍然是本国之阴。

    因此,礼教明确规定‘三从’的内容,即令有文王之母的盛德,也必须依附于自己的儿子。

    从前,郑伯放任自己的母亲姜氏,对幼子的溺爱,终于酿成共叔段篡国的大祸。

    周襄王内迫于母亲惠后的压力,而终于遭受流亡郑国的危难。

    汉朝兴起,吕太后把握朝廷大权,私自把大汉皇权,交给她的吕姓亲属,几乎动摇了大汉江山社稷根本。

    臣看陛下登基之初,力求节俭克已,持身以正,想要效法武帝、宣帝,欲振兴天下,开创新的局面。

    然而到了如今,祥瑞并没有应验降临,反而发生了日食、地震等天象变异。

    黎民百姓都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时刻担心灾难的降临。

    考察《春秋》记载的灾异,大多是以景象所指示的含意,作为明确的语言,来警告世人的。

    日食频现,充分表明,阳已经被暗阴所侵犯。

    阴为坤,坤被用来表示地,所以称‘坤’为‘土’,为‘母’,以安静闲适为美德。

    发生地震,就是阴气失控,不遵循常轨的证明。

    天象的占验情况,是如此的明显。

    臣岂敢不向陛下直言此事呢?

    从前,曾参请问孔圣人,盲目听从父命,是否可算孝顺的道理。

    孔圣人愤怒地斥责曾参说道:‘如果一个人连是非都不分,这能够算是什么话呢?’

    孔子赞扬闵子骞守礼,不苟且听从父母的命令,所行之事没有非理的。所以,别人无法离间,他与父母及亲人的良好关系。

    而今诸外戚家的兄弟子侄,不管是贤能还是败类,都能够在宫廷中任职,分布重要位置,已经严重地违背了任人唯贤的宗旨,阻隔了贤才上进之路,招惹天下怨恨。

    他们或者掌管禁卫,或者率军屯驻,恩宠集中于一家。越来越显贵的声势,世所罕见,世所罕闻。

    如今,甚至发展到了,朝廷同时设立两个大司马、两个大将军官职,这样极端不正常的情况出现。

    古时的皇甫家族虽强盛,三桓家族虽势大,鲁国虽建立三军,然而与今天的皇亲国戚相比而言,就已经要算是逊色多了!

    就在皇帝陛下拜大司马、大将军官职的当天,太阳昏暗,阴气沉沉,发生日食,这是陛下所亲眼所见的。

    由此可见,天地神灵,已经非常震怒。

    不前不后,在朝廷拜官的关键时刻,太空就发生日食,说明陛下太过谦逊,不敢专断独行,不只一次地只知道顺承皇太太后的旨意。

    臣私下以为,皇太太后所说的话,陛下无不听从,皇太太后所要求的东西,陛下无不满足,陛下已经完全没有了作为一个君王,应该具有的公正权威和无私决断的美德。

    外戚中犯有罪恶、触犯国法的,居然也不受法律的制裁;没有功劳、没有能力的臣子,居然也全都加封官职爵位,完全违背了祖宗无功不受禄的正常规矩。

    这类事情逐渐发展加剧,越积越多,致使尾大不掉,公平公正尽失,陛下的失误,正在于此。

    今天,臣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冒着以下犯上的危险,想讲清陛下犯下的这些失误,就是想使圣明的天子,能够迅速醒悟,及时改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