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章 众权贵娇横跋扈 汉君臣昏庸如故(第3/6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笑,不熟悉朝廷政事的运作,只知道纸上谈兵,无所作为。

    更加可恨的人,这几位大臣,都不忠诚于陛下、不一心为国选能,而是任人唯亲。

    他们提拔任用的各曹以下官员,也大都是他们的亲族好友,一个个才能平庸,无所作为,不值得一提。

    如今朝廷内外交困,令人忧虑。

    如果突然有强劲的弓弩,围攻城池,锋利的长戟,指向宫阙,陛下您和谁人一道,去防备斩杀这些叛逆呢?

    如果暴徒呼号于东方,匈奴饮马于渭水,边境危急,天下骚动,京师虽有勇敢的士卒、精良的兵器,还有谁能够迈出半步,而率先迎敌呢?

    军事文书飞速传递,而汇集于京师,告急的檄文,接连不断地传到朝廷,平庸之臣、懦弱之徒,将心烦意乱,而不知所措。

    稍有决断的人,都引咎自杀,即使夷灭他的亲族,也没有作用。对于解救危难,又有什么用处呢?

    希望陛下明鉴,亲贤远佞,罢黜这些尸位素餐、庸庸碌碌的俗人,任用贤能,开拓贤人上进之路,以匡救时弊,建立中兴大业。”

    刘欣听了,大为欣赏,点头称是,笑眯眯地赞扬息夫躬说道:

    “给事中大人言之有理,多谢大人提醒!

    朕听了爱卿之言,是茅塞顿开。

    朕也早就有如此的忧虑,正是由于贪婪庸俗、碌碌无能之辈在朝廷掌权,才造成了如今朝政的窘困。

    朕一直饱听圣人和先祖的教诲,贤人英烈是先祖圣贤治理帝国的依靠。

    朕只是考虑到朝廷的稳定,才对这些碌碌无能之辈忍受至今,没有采取果断措施。

    朕将努力改变这些状况,清明吏治,不被奸佞小人贻误国家大事。”

    息夫躬闻言大喜,又继续向刘欣进谏说道:

    “陛下:

    臣一心为国,忠于陛下,以陛下的旨意,作为臣行动的宗旨。

    实际上,臣并不是与朝廷的宰相等三公九卿,有什么私人恩怨,有什么过节,而上书陛下,弹劾指责他们,而是事实的确如此。

    宰相,御史大夫等三公九卿大臣,安于其位,不思进取,他们只知道空谈误国,积弊很深。

    最终致使陛下复兴大汉的宏伟梦想,至今依然是空中楼阁,镜中水月。

    臣私下以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陛下踏踏实实效忠做事,胜过无数的豪言壮语。

    当初,秦王朝开郑国渠而富国强兵,臣以为非常值得我们效仿。

    现在的京师长安三辅地区,土地肥饶,可是却常常遭受旱魔戕害,百姓深受其苦。

    臣私下以为,可根据地势和水源情况,大事在长安三辅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

    如此,则国无饥民,人人安居乐业。

    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盛世,指日可待。”

    刘欣听了息夫躬兴修水利的建议,十分兴奋,越发欣赏息夫躬的意见,对息夫躬相见恨晚,大声赞扬息夫躬道:

    “宜陵侯大人远见卓识,令人钦佩。

    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是千秋伟业,必将造福万千百姓,千秋万代感受百姓的赞颂,定能帮助朕建立盖世功业。

    请爱卿带着朕的符节,兼理三辅治水,完成这一惊世的伟大壮举,光耀后世。”

    见皇帝安排治水肥缺,给事中息夫躬大为兴奋,一口应承道:

    “多谢陛下信任。

    臣早就已经设计好了规划,只要凿通长安城的城墙,把漕渠开到太仓附近,就能够减轻转运天下粮食之劳,减轻京师缺粮之弊,带来一劳永逸之利。

    陛下必将因为此造福百姓万世之举,而流芳百世。”

    刘欣被息夫躬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