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汉哀帝拼命敛财 大司空谏阻被谗(第1/9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大司徒孔光等三公大臣,忧国忧民,一向清楚刘欣的身体状况,渴望为皇帝分忧,希望尽心尽力地恪尽职守,辅佐皇帝完成中兴汉室伟业,青史留名。

    无奈,年纪轻轻的刘欣,早就对外戚重臣专权很不满意,欲重振君威,恢复皇帝的威权,对三公的好意和尽心的辅佐,并不领情。

    而从小时候开始,刘欣就一直先天不足,身体孱弱,一直病恹恹的,所以,刘欣的担心和忧虑也很多很多,不敢放手让大臣去办事。

    大臣们见皇帝猜忌,也乐得得过且过,不肯竭尽忠诚,为朝廷办事。

    近些日子以来,刘欣操心、忧心的国家大事越来越多。而刘欣的抱病的身体,却一直未能够痊愈。加之宿疾缠身的病痛折磨,加之繁杂多事的国事的纠缠,刘欣心中的忧虑与烦恼越发加剧。

    朝廷又没有强有力而且知心的大臣辅佐,协助处理重要国事,刘欣常常感到萎靡不振,精力不济,处理国事也显得越发艰难。

    见国事难以应付,常常疲于奔命,于是,刘欣也开始仿效汉成帝等前朝君王,重用自己的外戚和宠臣,协助处理国家大事。

    然而,有了亲近大臣的辅佐,国家大事的处理,也依然很不顺利,常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刘欣见此,更加忧郁不安,茫然无措。

    2

    当初,汉朝廷大臣,群情激奋,强烈建议皇帝,好好审理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断绝皇嗣、祸乱宫廷的这一件旧案。

    那时,刘欣一度十分紧张烦恼,他忧心忡忡,杯弓蛇影,担忧大臣们借机生事。

    好在这一件陈年旧案,终于得以顺利解决,并没有掀起轩然大波,刘欣才稍稍舒心。

    不想,这件棘手的陈年旧案刚刚处理完毕,大汉朝廷又出现了新的麻烦事。

    见到这些烦心事,年青的皇帝刘欣,又生新忧,更加不得安宁,身体也一直没有多少起色。

    新近所发生的这件令刘欣又添新忧的事情,是由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大臣上书皇帝的奏章,所引起的。

    3

    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侍卫大臣,善于左右逢源,趋炎附势,渴望荣华富贵。

    眼见傅氏家族、丁氏家族、董氏家族这些皇帝的新贵掌控朝廷朝政,王氏家族子弟势力衰落,而新君刘欣的皇帝权力日渐巩固,如果再不向皇帝效忠,可能会被打入另册,归入王氏家族阵营,引来杀身之祸。

    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日夜担心,渴望建立功绩,讨取皇帝欢心。

    于是,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决定以实际行动,邀功请赏,谄媚权贵,讨好皇帝,希望得到重用。

    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两人,秘密协商以后,于是联合上书,建议尊崇皇帝外戚,以谄媚傅家,丁家当权人士,获得他们好评。

    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了解皇帝心理,很清楚刘欣忌惮权臣,渴望牢牢掌控皇权的心思。

    两人秘密协商之后,决定立即上书,向皇帝提出建议。郎中令泠褒率先向刘欣进谏说道:

    “陛下:

    圣上入继大宗,荣登大宝,已经有好些日子了。

    在祖宗神灵的庇护之下,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如今汉朝廷,兴利除弊,社稷复兴,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呈现了一派四海升平之景。

    这都是陛下一秉大公,以孝治国,任用贤才而建立的赫赫功勋,给天下大汉百姓带来的天大福祉。

    臣等认为,应当迅速地拟定皇帝的亲属的尊号,以彰显陛下的孝顺和开天辟地的壮举,彰显陛下建立举世之功、复兴社稷的丰功伟绩。

    臣等以为,母以子贵,子以母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