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为社稷委屈自己 忆往事感念史君(第1/9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往事不堪回首,历历在目,太皇太后王政君感慨万千,更加郁郁寡欢。

    性格一向坚强,善于忍辱负重的太皇太后,闷闷不乐地想着过往的旧事,念着多艰的国事,眼泪忍不住地从眼角流了下来。

    大汉朝廷的士大夫们,实际上心里都十分清楚太皇太后王政君当年的遭遇,非常令人同情,对太皇太后忍辱负重,敬慕不已。

    士大夫们也都十分清楚,王氏家族的权利和地位的得来,着实来之不易的现实。

    大汉帝国的王公大臣们,内心里都非常能够理解,为什么太皇太后(王政君),大司马王莽,骠骑将军王根等王氏家族外戚勋旧,在新皇帝继位以后,始终不愿意放弃他们手中掌控的朝廷大权,没有按照朝廷历来的惯例,把朝廷大权,交给新皇帝和新帝的皇亲国戚。

    2

    当初,黄龙元年(前49年)之时,宣帝刘询(刘病已)因病驾崩。宣帝刘询的太子刘奭,在父皇刘询的灵柩前即位,这就是汉元帝刘奭。

    元帝刘奭正妻王政君所生的嫡长子刘骜,那时最受祖父宣帝刘询的宠爱。

    汉元帝刘奭登基以后,年仅三岁的皇太孙刘骜,也顺理成章地被大汉朝廷立为了皇太子。

    元帝刘奭的正妻王政君,也顺理成章,先由太子之正妃,晋升为婕妤。

    接着,大汉新君汉元帝刘奭下旨,晋封婕妤王政君之父王禁,为阳平侯,为确立皇后做准备。

    三天之后,王政君终于顺理成章地,从婕妤的位置,正式地被立为了大汉皇后。

    然而,王政君以后的皇后生涯,却不是臣民想象中那样的荣耀辉煌,甚至可以说是忍辱负重,饱守屈辱。

    一直以来,生性庄重、不苟言笑的王政君,就不受丈夫刘奭的宠爱。

    自从生下儿子刘骜以后,作为太子之正妃王婕妤,后来的皇后的王政君,就很少被自己的夫君刘奭召幸了。

    作为皇后的王政君,平日里很难得见到丈夫刘奭,从此开始过上了一种冷清孤独,寂寞无聊,遭受猜忌嫉妒的生活,并没有多少幸福和乐趣可言。

    作为皇后的王政君唯一的乐趣,就在于教育和抚育自己的孩子刘骜,把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寄托在儿子刘骜的身上。

    后宫嫔妃众多,美女如云。好色无度,体弱多病的汉元帝刘奭,一心宠爱心爱的妃子傅昭仪等美女,也根本就没有精力,去一一临幸其他女人。

    年纪渐长,姿色渐衰,不善讨好夫君的王政君,就越发被夫君刘奭忽略了。

    3

    然而,具有好色本性的汉元帝刘奭,虽然宠爱傅昭仪等妃嫔,但也不想放过身边的美女。

    刘奭妃嫔众多,分身乏术,他常常无暇亲临各宫,去视察巡幸宫中的美女。

    于是,刘奭经常命令宫廷御用画师毛延寿等,让他们画下后宫嫔妃们的肖像,然后根据嫔妃们的模样和姿色,去翻牌选定应该召见临幸谁。

    就连号称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当时也无缘得到刘奭的召幸,其他美女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就这样,在正宫皇后王政君,遭受夫君刘奭冷遇冷落的那些日子里,傅昭仪(后来的定陶王刘康之母),冯昭仪(后来的中山王刘兴之母)等妃嫔,都后来居上,鹞子翻身,先后受到了元帝刘奭的宠幸,大受刘奭的宠爱。

    不久之后,傅昭仪、冯昭仪两位妃嫔,都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皇后王政君母子的日子,也就更加艰难了。王政君时常忧心忡忡,担心不止,忧虑母子同时被废。

    4

    因为特别宠爱美丽的妃子傅昭仪的缘故,元帝刘奭爱屋及乌,因而对傅昭仪所生的儿子定陶王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