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新君继位混沌沌 外戚争权乱纷纷(第2/8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太后陛下仁慈,洪恩浩荡。

    看太子年青无依,实勘哀怜,兹令傅太后一人,可以常常到太子的府邸,去探望教导太子。

    太子之生母丁姬等,在太子幼小之时,就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也不曾亲自抚养过太子。

    因此,丁姬已经自动失去了一个做母亲的资格。

    兹令丁姬等亲属,不得私自前往太子宫,去看望误导太子,以免太子产生怨恨之意。钦此!”

    刘欣的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等戚属,对刘骜绝情绝义的举动,深恶痛绝,恨恨不已。

    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等刘欣戚属,对刘骜的无情决定,越发产生了不满和怨恨。

    3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四月初八,大汉朝廷举行盛大隆重的新君继位仪式。

    十八岁的皇太子刘欣,正式入继大宗,作为成帝刘骜的嗣子,即大汉皇帝之位。

    即位以后,刘欣首先率领文武百官,前去拜谒了汉高祖刘邦的祭庙,举行了入继大宗,即位皇帝的一系列庄严隆重的仪式。

    新君刘欣颁布圣旨,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尊赵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并大赦天下。

    4

    此时的新君刘欣,虽然年纪轻轻,见识不多,没有理政经验,但一即位,也很想励精图治,有所作为,改变汉成帝刘骜当政之时,汉王朝朝政积弊甚深的局面。

    即位之初,刘欣重用贤明大臣大司马王莽,大司徒孔光等,并亲自垂范,厉行节俭,减省各项费用,政事由自己去裁决、处理。

    一时间,大汉朝廷焕然一新,显露出了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朝廷内外的官吏百姓,一致认为,太皇太后王政君大公无私,摒弃私人怨恨,慧眼识英雄,为大汉朝廷选拔了一个中兴有为之君。

    于是,汉朝廷官吏百姓,开始把兴利除弊,复兴大汉,恢复公平公正的希望,寄托在新皇帝刘欣的身上。

    天下百姓,都盼望着大汉朝廷的国家运转,能够重新步入正轨,天下大治。

    然而,好景不长。

    不久,新君刘欣与王氏家族等皇亲国戚的蜜月,就很快过去了。

    入继大宗的年轻皇帝刘欣,不久就发现,复兴大汉的理想,与维护皇权、争权夺利的现实的路程,是那样遥远。

    很快,新皇帝就与以太皇太后王政君,大司马王莽为首的王氏家族等皇亲国戚,以及朝廷中文武大臣等,发生了公开的矛盾冲突。

    而且,这种矛盾冲突,日益尖锐激烈,也日趋公开化、扩大化。

    5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五月,北方大地,已经进入炎炎夏日,开始炽热。

    大汉朝廷里,新旧权贵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日趋激烈。

    登基不过一月光景,雄心勃勃的大汉王朝年青皇帝刘欣,就从刚刚即位的兴奋、喜悦和踌躇满志中,慢慢地冷静了下来。

    刘欣开始看清楚,大汉朝中冷酷尖锐的现实。

    每天的例行朝会结束以后,刘欣常常一个人,独坐在未央宫的皇帝龙椅上,闷闷不乐、呆呆地沉思。

    这个十八岁左右的年轻皇帝,担任着一个庞大而又古老的大汉帝国的掌舵人,开始感觉经验不足,力不从心。

    然而,崇高无上的皇帝位置,肩上肩负的重大责任,迫使这个年青,根基尚浅的幼稚皇帝,不得不思考着窘迫的现实问题,谋划着破解的方法来。

    “朕如今才终于发现,皇帝宝座,并不是朕原来想象中那样,美好神圣,那样高不可攀,那样好坐好玩啊!

    朕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恣意掌权,圣旨一出,就一呼百应,有令必遵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