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傅太后深算老谋 定陶王入继大宗(第2/4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没有大的问题。

    君臣相互问候寒暄完毕,就转入了讨论的正题。

    大司马王莽,非常了解姑姑皇太后王政君和皇帝刘骜的心思。

    姑姑王政君当年与傅昭仪的恩怨情仇,姑姑其实更喜欢老实厚道的刘兴,而刘兴的娘亲冯太后,品行修养很好,也没有傅太后那样霸道强势,咄咄逼人,这种种具体情形,大司马王莽也非常清楚。

    大司马王莽老谋深算,太清楚刘骜的心思,所以一直沉默不语,不置可否,没有明确表态。

    丞相翟方进、骠骑将军曲阳侯王根、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等大臣,亲近定陶王刘欣、傅太后家族。

    他们一致看好定陶王刘欣,早就已经秘密聚在一起,商讨过这些问题,决定建议皇帝刘骜和皇太后,立刘欣为皇太子,入籍大宗。

    见皇帝开宗明义,明确提出讨论继承人的议题,丞相翟方进、曲阳侯王根、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等大喜,似乎早就有些迫不及待了。

    进到宫里,聚了一会儿,嘀咕了一阵,他们就意见一致,商议妥当了,决心立即采取行动。

    4

    “大司马大人(王莽)的心思和在朝廷一言九鼎的重要地位,我翟某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如果被大司马大人抢占先机,那就后悔莫及。”

    丞相翟方进立功心切,知道大司马王莽和皇太后王政君,都倾向于中山王刘兴。

    于是,他们几个同志商议妥当以后,宰相翟方进当仁不让,立即急吼吼地走出了三公的队列,一步向前,率先向刘骜进谏说:

    “陛下:

    臣以为,帝国无嗣,恐怕会影响大汉的千秋大业。臣与贤明的士大夫磋商研究以后,私下以为,宗室子弟里,能够承继皇家大业的,其实为数不多,定陶王恐怕是最合适的人选,最适宜充当帝国的储君。

    圣贤经典《礼记》上不是显明指出:

    ‘兄弟的儿子,就如同自己的儿子;立他为后嗣,就成为自己的儿子。’

    定陶王是皇帝最喜爱的亲弟弟的儿子,陛下最疼爱的亲侄子。

    臣等以为,从血缘关系,以及与陛下的辈分上看,定陶王最适合被立为皇帝嗣子,入籍大宗,成为大汉帝国的储君。”

    骠骑将军曲阳侯王根,猜透了成帝刘骜的心事,也随声附和大司徒(丞相)翟方进的话道:

    “陛下,宰相大人所言极是!显而易见,从辈分上来说,定陶王是陛下的侄子辈,与陛下最亲,最适合被陛下立为嗣子,成为大汉帝国的储君。

    如果立中山王为太子,恐怕有些不妥。中山王是陛下的弟弟,与陛下同辈。陛下百年之后,难道在祖庙中,与兄弟的神位一道并列,接受后代子孙的祭祀吗?”

    成帝刘骜一听舅舅骠骑将军曲阳侯王根的话,触动了心中的隐秘,心头为之一动。

    5

    御史大夫孔光,几朝老臣,与中山王刘兴的关系最为亲近,最了解傅太后的专横霸道,也同样深知皇太后王政君和大司马王莽的心事。

    听见丞相翟方进,曲阳侯王根的建议以后,御史大夫孔光有些急了。

    御史大夫孔光急忙出班,向皇帝谏言,出言阻止,坚决反对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道:

    “陛下:

    臣以为,确立嗣子,应该以稳定社稷为上。定陶王年纪太轻,办事草率,并不了解国事,立定陶王为太子不可。

    况且依照朝廷的礼制,确立后嗣,应以血缘关系的亲疏,作为根据。

    按照《尚书·盘庚》的记载,商朝君王传位的方式,是哥哥去世,弟弟继位,所谓兄终弟及。

    中山王诚实稳重,胸襟开阔,度量很大,是先帝的亲儿子,陛下的亲弟弟,为王的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