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汉朝廷探寻死因 皇太后隐匿真情(第2/3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

    皇太后(王政君)虽在深宫,也很快得知了朝廷大臣和皇亲国戚的议论。

    眼见流言四起,皇太后(王政君)突然犹豫了起来,觉得仓促彻查儿子刘骜的死因,似乎有些不妥。

    “赵氏姐妹,施媚固宠,害死了皇帝陛下。皇孙之死,国统绝嗣,她们姊妹也难辞其咎。如果不依法严办皇后与昭仪姊妹,怎么能够对得起死去的骜儿和皇孙呢?”

    太皇太后对赵氏姐妹既痛恨,又哀痛,内心忧虑不安起来,“然而,陛下之死,事关重大,不仅仅是一件皇家私事啊!如果朝廷深究此事,会不会让骜儿这个皇帝的私生活,暴露于天下呢?

    会不会有伤骜儿这个皇帝的光辉形象,招惹群臣吏民的非议耻笑,损伤皇家威严,引起朝廷政局的动荡不安呢?”

    皇太后(王政君)想到此事的结局,最终有了后顾之忧,不得不犹豫不决起来。

    皇太后(王政君)一直认真思考了好些日子,也一直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是否应该公开处置皇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

    6

    郎官耿育,聪明乖巧,文采飞扬,善于谄媚,一直深得皇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等上层人士的宠信。

    “如今,陛下驾崩,皇后娘娘陷入绝境。我耿育饱受赵家恩宠,怎么能够置身事外,不知恩图报呢?

    如今,皇太后(王政君)陛下,对调查皇帝死因这件事,一直态度暧昧,久拖不决,显而易见,皇太后陛下心里,一定有很多顾虑。”

    耿育既然了解了皇太后(王政君)的心理,看见案件调查不甚紧急,就想借机为赵皇后(赵飞燕)说情,报答赵家的恩德。

    于是,耿育紧急上疏皇太后(王政君),为赵皇后(赵飞燕)说情。

    在奏章里,耿育表达了自己对调查皇帝的死因的担心和忧虑,并向皇太后王政君提出建议道:

    “皇太后陛下:

    臣私下以为,调查陛下驾崩的原因,必然会复校省内,暴露陛下的私情。

    如果朝廷执意这样做,臣私下担心,恐怕会诬污先帝倾惑的过错,成结宠妾妒媚之诛,甚失贤圣明见之明,逆负先帝忧国之意。

    最终这样做的话,就会使谤议上及山陵,下流后世,远闻百蛮,近布海内,有伤先帝的英明啊!

    臣私下以为,朝廷如此小题大做,追究先帝死因,恐非先帝托后之意,请皇太后陛下三思!”

    7

    皇太后(王政君)阅罢郎官耿育的上书,深以为然,对胡宝宝说道:

    “宝宝啊,耿爱卿的这一番话,着实猜透了朕的心思。此事,事关重大,不得不慎之又慎,以免误伤骜儿的英明啊!宝宝以为,如何处置为好呢?”

    王政君征询侏儒弄臣胡宝宝的意见道。

    胡宝宝立即直起身子,称颂王政君道:“皇太后陛下英明!如此处置甚好!”

    胡宝宝见皇太后(王政君)的内心充满矛盾,思前想后也难以完善地处置,立即赞同道。

    见胡宝宝赞同,王政君主意打定。皇太后(王政君)权衡再三,只得重新下旨,命令王莽等三公大臣说道:

    “宝宝啊,传朕懿旨:

    皇帝突然驾崩,蹊跷难明,是非莫辩。这是一件关系社稷安危的大事,必须慎之又慎,以免另生枝节,危害社稷。

    在事实没有完全调查清楚以前,暂缓处理此事,以免伤害皇帝的在天之灵。”

    胡宝宝急忙出宫,去通知大司马王莽等三公大臣。

    大司马王莽等三公大臣,巴不得皇太后王政君如此处理,只好将此事暂时搁置不提。

    皇后赵飞燕及其赵氏家族,终于死里逃生,躲过了一次大劫。说说520小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